楊迪
摘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教育;探討
網絡的普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了新的特點與趨勢。一方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了機遇,另一方面對于高校服務育人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與壓力。
一、網絡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新特點
(一)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們交流、互動的必要手段與載體。新媒體的出現提升了高校服務育人工作的時效性與便捷性。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在課堂上進行,或者紙質材料的傳遞與下發,而在新時代的今天,多媒體的出現、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學生班務交流、工作群、學生教育微信公眾號等都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與重要載體。新生入學教育、獎學金的測評、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都可以直接通過QQ、微信等平臺有效、及時的進行,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多了學生與老師交流與互動的機會,使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出了新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二)網絡使服務育人工作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過開會、上課、輔導員找學生談話等方式進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費時間、方式單一等特點,缺乏吸引力與創新性,影響了服務育人工作的實效性。在網絡時代,應當與時俱進,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作用,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應當應用多媒體,數字資源進行教學,將圖像、文字、動畫等多種元素相結合,提升了授課的效果,增強了政治理論課程的吸引力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網絡的出現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戰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戰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提出了挑戰。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由于懂得許多的專業知識,總是處于信息優勢的地位。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大學生手機、電腦等通訊工具的多樣化,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與迅速性,學生獲取最新信息的程度有時超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教師在信息上已不再占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傳統的思維方式,教學思路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服務育人工作,為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育人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業務素質的提高,服務理念的創新。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輿論監督的難度。網絡為人們工作、生活提供了交流的重要平臺,也為表達生活中的心情,發表言論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比如微博、QQ狀態、微信留言、BBS論壇等。
(二)網絡使大學生個體行為發生新變化
網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與信息,善于學習、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大學生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利用豐富的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與素養,明確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努力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從而實現人生價值。但是對于一些自律意識較為薄弱的大學生,往往沉迷于網絡電視、游戲、小說等,導致作息時間混亂。帶來了失眠、抑郁、精神恍惚、壓抑等不良現象,影響到了學業的正常進行,嚴重時會出現心理問題,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困擾。長期沉迷于虛擬世界,使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對于現實社會的認識出現偏差,以及不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網絡導致大學生誤入歧途的現象增多。由于網絡信息復雜性與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部分大學生被犯罪團伙所利用,從事了侵害他人知識產權、隱私權的違法行為。例如,部分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由于利益的驅動,犯罪嫌疑人的教唆,好奇心的驅使,憑借自己專業優勢,利用黑客技術竊取他人的銀行卡密碼、惡意篡改信息等,雖然有時獲得了暫時的好處,但卻觸犯了法律法規,給他人造成了損失,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網絡環境下做好高校服務育人工作的對策
(一)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培養和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特別能戰斗的網絡思想教育隊伍,是網絡時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備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和高度的責任感,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又要具有信息把握和處理方面的素質,能夠熟練使用網絡、駕馭網絡、及時解決網絡傳播中出現的問題。
(二)開展網絡倫理和法治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個信息活動中,用以調節信息創造者、信息服務者、信息使用者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倫理、網絡法制的教育,使其具備網絡法制意識、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觀念,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做到不拋垃圾、不搞侵權、不看黃毒、不做黑客,做遵紀守法的文明網員,自覺維護網絡秩序。在傳授網絡應用知識的同時,還應加強網絡素質教育,注意網絡使用的道德規范。
(三)開設專門的上網引導課
開辟積極向上的網站,組織具有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信息上網,如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成就、經驗和成果,以及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科學研究等等方面的重大進展就是極其寶貴的信息資源。開發這些信息資源,主動傳播到全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反動、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必須現代化、信息化,必須著眼于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分辨信息,選擇信息,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善于創新,科學利用網絡,優化高校服務育人工作機制。
總之,如何做好網絡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是現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面臨的迫在眉睫、亟需解決的頭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