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信息的爆炸,這一方面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也使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出現,大大增加了人們識別信息的難度,甚至在某種情況下為社會環境的構建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針對此,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通過文學編輯實現對信息的篩選,提高文化傳播質量則成為傳播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從互聯網時代文學編輯面臨的變化出發,結合實際對新時期文學編輯的責任擔當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文學編輯;變化;責任擔當
引言:從出版行業自身的發展來講,文學編輯作為傳遞信息的主體,其在實踐中主要參與書稿文學編輯的校審;書稿的核紅、核片,并做好詳細的文字記錄;在書稿的編輯加工過程中確保各環節質量達標;對編輯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上報等工作。可以說文學編輯是信息質量的基本保障,因此,文學編輯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編輯能力,還應該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通過編輯文字向讀者傳遞“正能量”。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出版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尤其是一些網絡編輯的出現,使得傳統的文學編輯工作形同虛設,一些漏洞百出、錯字百出、邏輯混亂,甚至內容虛假的信息充斥在網絡平臺,讓人們在文字中得不到良好的價值引導,嚴重影響了社會文化環境的構建。
一、互聯網時代下文學編輯面臨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出版行業中文學編輯工作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傳統出版環境中,編輯的工作主要就是審稿,以保證自己責編的圖書質量過關。但是在互聯網發展得背景下,尤其是移動智能技術不斷普及的環境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的閱讀方式自然也發生了變化,根據第十四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國民的綜合閱讀率為79.9%,其中數字化閱讀高達68.2%,數字化閱讀已經成為讀者的主要習慣。通過網絡平臺,讀者能夠更加便捷地進行信息搜尋、查找和獲取,并且在圖文并茂中強化閱讀體驗;此外,電子書閱讀打破了傳統紙質閱讀對環境的限制,使得讀者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光線環境下都可以自由閱讀。在這一閱讀發展趨勢下,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選擇網上閱讀的傾向更加明顯,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圖書出版商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文學編輯的地位也開始動搖。在新的環境下,文學編輯面臨的變化主要包括:第一,網絡閱讀直接導致圖書出版銷售量的下降,以及讀者對文學編輯質量的忽視,一些粗制濫造的網絡文學作品成為一些閱讀群體中的“主力軍”;第二,圖書出版的銷售方式發生了改變,原來的紙質圖書出版已逐步轉變為電子書和數字出版,網絡銷售使得文學編輯還需要深入營銷環節,利用文字吸引讀者關注,這樣才能體現文學編輯的價值。
二、互聯網時代下文學編輯的責任擔當
互聯網以其不可阻擋的趨勢沖擊著傳統的出版行業,作為文學編輯,無論你愿不愿意,那種只管看稿子不管出版其他環節的工作狀態已經一去不復返。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爆炸使得文學編輯在文字審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應對互聯網提出的新要求,讓自身發展能夠體現出對出版行業甚至是社會的擔當,則是一個文學編輯需要集中思考的問題。
第一,文學編輯應該跳出單一的工作框架,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例如從選題、策劃開始,到編輯、校對、印制、銷售等環節都應該保持負責任的態度,及時了解出版作品的市場反響,并根據讀者反饋聯合其他環節的工作人員對編輯工作乃至印刷工作提出改進方案。第二,文學編輯應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成為一個人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文學編輯應利用職業培訓等途徑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對電子版出版物的設計、預覽,提高編輯效果;同時加強與各個出版環節的信息溝通,保證編輯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三,文學編輯要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文學編輯工作不僅每天與文字、稿件打交道,還會與出版各環節的工作人員形成聯系,因此,加強人際溝通訓練,提高溝通技巧是保證出版順利的關鍵,例如與作者的良好溝通能夠盡快獲得讀者關注的選題,保證作品的文學質量;第四,文學編輯要具備基本的語言和文字功底,語言和文字是思想表達的工具,在編輯工作中,一些編輯雖然選題精準,但是在表達中呈現障礙,難以與主編或者其他出版環節做好溝通,使得編輯作品與預期設計大相徑庭;第五,文學編輯要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在編輯工作中,一部出版作品從最初的選題到最后形成圖書,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而要想實現對這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文學編輯就應該做好嚴格的組織規劃,確保個出版環節環環相扣,從而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目的,用最少的成本投入或者最大的出版效益;第六,文學編輯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從海量的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關鍵信息,并做好選題策劃,讓文學出版恰好切中讀者的閱讀需要。第七,文學編輯要具備獨特的創新思維能力,在互聯網時代,各種出版物層出不窮,而如何做好“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則考驗著一個文學編輯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讀者需求日趨多元的情況下,文學編輯應具備敢于創新的勇氣與能力,從全新的角度解讀文字,以吸引讀者的關注。第八,文學編輯要具備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明確編輯工作在文化環境構建中的責任,明確文字在對讀者價值觀、人生觀塑造中的作用,以提高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擔當,體現文學編輯的社會價值。
三、結束語
總之,文學編輯的工作不僅限于為讀者呈現一篇精彩的文章,一本經典的讀物,還在于對社會文化環境的構建。因此作為文學編輯不僅要具備強烈的職業責任感,還應該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文學編輯應該積極面對信息爆炸的客觀實際,堅持編輯的基本工作準則,為讀者提供利于其價值觀塑造的文字,讓文化在文學編輯中得以滲透傳播。
參考文獻:
[1]樊麗萍.網絡時代學術期刊編輯的能力構成[J].現代視聽,2017(05):79-81
[2]黃璐.淺析“互聯網+”時代編輯出版的新思路[J].采寫編,2017(02):110-111
[3]姜婧婧.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應有的工匠精神——以文學編輯為例[J].出版參考,2016(0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