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花
【摘 要】近年來,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審計收費已成為大家所關心的熱點話題。本文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述評,并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審計收費;內部控制
一、國外研究動態
基于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施加的壓力,企業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予以應對(Weaveretal,1999)。但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行為,更可能是基于利益相關者壓力(IdowuandFilho,2009)和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所做出的象征性、形式化的回應(Campbell,2007),甚至淪為企業業績展示和自我表揚的工具,或者成為粉飾企業形象的公關宣傳手冊,而這必將影響到利益相關者與企業之間的信任關系,致使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關系惡化(Barnett,2007),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和訴訟風險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風險估計,致使其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此時,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最終帶來審計收費的增加。
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即隨著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企業,企業面臨利益相關者的監管、訴訟的可能性就會相應的下降,這樣注冊會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就會下降,因此收取的審計費用也會降低(Godfrey,2009)。另外,企業在進行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披露得越詳細,稅收侵略性的可能性就越小,受到相關監管部口調查的可能性較小(Kim,2011),企業面臨的訴訟風險就越低,因此注冊會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也就越低,最終收取的審計費用就越低(Richardson,Lanis&Watson;,2011)。此外,在Godfrey(2009)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發現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還起到信號傳遞的作用,即可向外界傳遞積極的管理信號。說明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越健全,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可信度就越高,這樣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的工作量就會相應地降低,這樣收取的審計費用就可能相對較少(Grpening,2011)。
二、國內研究動態
韓文才(2013)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為樣本,對社會責任信息進行定量化的基礎上實證研究發現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越好的公司,注冊會計師越傾向于降低審計收費。此后,朱敏,劉姪,施先旺(2015)以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為樣本,研究股權性質、企業社會責任與審計收費間的關系。實證分析的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與審計收費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的關系,并且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國營企業表現更加顯著,而且,企業積極披露社會責任后,對高質量審計師的需求就不再強烈,因為高質量的審計師比一般的審計師收費要高,因此,相對而言降低了企業的審計費用(羅珊梅,李明輝,2015)。
但大多數學者認為,企業可能出于避免政府干預,獲得利益相關者支持,減少環境污染、勞工糾紛、法律訴訟的負面影響(崔秀梅,2008),吸引優秀員工,提高員工忠誠度等各種不同的動機而進行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然而,由于目前國內尚未出臺權威性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隨意性(孫巖,2012),同形性和模仿性較為泛濫(沈洪濤、蘇亮德,2012)。而且,作為一種主要以自愿性披露為主的信息披露機制,社會責任報告很大程度上源于上市公司管理層對信息的自我選擇,是管理層與利益相關者之間博弈的內生決策(張正勇,2011)。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報告可能被用來轉移利益相關者視線以掩飾其盈余管理、管理層謀私等行為,傾向于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視為一種公關式報告(楊漢明、吳丹紅,2015),利用社會責任報告以夸大或選擇性披露的方式建立企業商譽,以極低的成本,起到良好的公司產品和管理形象宣傳功能(張正勇,2011)。從而影響著審計業務的復雜程度和審計師承擔的審計風險,并因此影響著審計收費(張建,2016)。而在審計工作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必須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執行相應的審計程序,并與其他審計證據進行相互勾稽和核對,以確保企業信息披露的整體一致性。這樣,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程序中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關注,必然會帶來年報審計工作的增加,進而影響到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評估、審計工作投入,最終導致審計收費的增加(張健,2015;陳駿,楊旭東,2016)。
三、綜合評述
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我國學者,對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審計收費的關系都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顯著正相關,即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會增加審計收費;另一種是顯著負相關,即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會減少審計收費。需要注意的是,社會責任表現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所不同,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意味著企業在組織結構、處理流程和經濟行為上的實質性改變(Ullmann,1985),但由于資本市場存在的利益誘惑,使得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行為,更可能是基于利益相關者壓力(IdowuandFilho,2009)和管理層機會主義動機所做出的象征性、形式化的回應(Campbell,2007),甚至淪為企業業績展示和自我表揚的工具,或者成為粉飾企業形象的公關宣傳手冊。
所以,現階段我國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及其評級表現尚未被審計師視為經營風險的改善,而恰恰被視為增量風險(張建,2015)。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社會責任表現較差的企業中,披露獨立社會責任信息對增加審計收費的影響更顯著,此外,企業所有權性質、所屬行業環境污染程度及所在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均會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審計收費間關系產生顯著影響(朱敏;劉拯;施先旺,2015),那還有什么因素可能會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審計收費產生影響呢?
四、未來研究方向與展望
一直以來,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是審計師實施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程序時的重要工作內容。內部控制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審計師對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水平,審計師在對客戶當期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評估時,不僅會受到公司以前年度舞弊情況、會計穩健性、審計意見、盈余管理等初始信息的影響,還會重點關注企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并根據風險評估水平是收取審計費用以獲取風險補償。
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實現權力制衡、降低代理成本、約束管理者或大股東謀取私利的行為,可以有效地緩解公司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防止其披露虛假會計信息或進行盈余操控;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有迫切的改善經營業績的意愿,以避免對其戰略目標的實施、薪酬和職業形象產生不良影響,為在短期內迅速降低風險,穩定收益,企業將不得不削減開支,履行社會責任這種看不到現實收益的開支項目將首當其沖。因此,當審計師會因為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而認為其存在較高的重大錯報風險時,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降低審計師對企業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水平,進而可能降低審計收費水平。
因此,未來的研究方向可以內部控制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審計收費進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志斌,章鐵生.內部控制、產權性質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7(10):86-92+97.
[2]陳峻,楊旭東,張志宏.環境不確定性、企業社會責任與審計收費[J].審計研究,2016(04):61-66.
[3]陳嬌嬌,周芳竹.管理者背景特征、內部控制與審計收費[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06):8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