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嫚
【摘 要】各高校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是目前各高校在實踐與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重要指導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進與加強了個高校滿足于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各高校應該加強與重視對工匠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其多元化的效應,進而能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關鍵詞】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索
工匠精神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內容,目前對推動大學生成才、國家產業轉型,以及實現我國民族的復興具有一定的意義。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符合新時代的工匠精神,能夠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促使大學生自身長遠的進步和發展,也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振興和發展,這也是當今各高校應該承擔的責任。
一、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的弘揚是當前我國實現產業升級的需求
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力軍,高校應該加強,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傳承、弘揚與培養工匠精神,能夠促使大學生自覺的承擔其構建中華民主偉大復興與建設小康社會主義的重大責任。各高校積極的融入工匠精神,是有效的實現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需求,創新主義精神不僅是我國產業升級的根本戰略需求,也具有一定的挑戰。也是國家進步和發展的一大動力,為此,應該堅持與追求創新主義精神,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改革。我國時代的進步迫切需求弘揚時代精神,應該實現復興中華民族的夢想,不僅是在現代化科技上創造的,更需要通過現代化科技成果的創新與支撐,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戰場,在對高校教育改革的體系下,對學生的管理呈現出復雜多樣化,高校將面臨了一系列熱點性的問題。例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指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以及學生就業創業等相關教育問題,對各高校管理者帶來了一定的機遇。
(二)高校融入工匠精神是新時代提升人類政治思想教育的精神需求
人類具備工匠精神,不僅是呼應自身的理性本質,也是促進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內部動力,人們具備工匠精神是其具備職業精神核心內容。工匠精神能夠具備一種創新以及敬業精神,符合社會助于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構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社會責任感。所以,高校在對大學生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是一項重要的責任,另外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國在從制造大國轉變成為制造強國的過程中,是否能為我國培養出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性的人才,這是能否轉變成功的重要內容。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擔負了為我國培養優秀工匠人才的重任。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對人才的培養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則是目前各高校的重要責任。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師,自身也應該具備一定的工匠精神,不斷創新,也需要運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教師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不僅應該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中,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機的融入工匠精神,關懷每個學生的根本需求,沒當今大學生的時代特征與個性特點進行有效的分析,應該合理的樹立精細化以及多樣化的培養迷失,尊重大學生的自身差異性需求,對每個學生應該因材施教,為此每個教學職工都應該重視對每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設全員育人,服務于學生的長期進步和發展、全方位的教育、全過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1]。
二、高校融入工匠精神的根本工作途徑
(一)提升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職工,能夠堅守自身對自身職業的熱愛與執著,首先應該將自身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性質更好的明確,在對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應理清自身的根本工作路線。高校教學職工,在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圍繞提升學生個人的品德作為根本教育目標,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根據事情的變化,因時而新、與時俱進的原則進行培養,在追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以及學生的成長規律、教書育人的規律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在課堂的教學上構建校園文化、人文管理,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廣大學生和教師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以及文化素養,能夠成為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傳遞者、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模范領導者[2]。
(二)堅持做好教育引導
工匠精神包含了社會責任,這是對個人角色的整體追求,每人都應具備工匠精神,并不是體現某一職業精神的需求,高校不僅應該培養具備一技之長的勞動型人才,更應培養學生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的職業道德,加強對運用工匠精神作為培養核心職業素養的體系,促使工匠精神能將職業精神與專業能力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將工匠精神銘記于心。各個高校還應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不理想,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所以應該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合理的進行改革,應該提升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基本保障。在教學中應該克服以往的傳導式的教學方式,通過講道理、舉例子、擺事實,運用我國民族歷史悠久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以及我國的燦爛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認識和個人修養。另外教師和學生之間開展探索和交流,實現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雙向互動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民主精神。為此各高校應該將工匠精神有機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將其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能夠充分將弘揚與培養工匠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通過在思想政治課堂上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合理的把握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實質性,促使大學生能夠懂得自身應該具備精益求精、專注細致以及創先創造的專業性精神是大學生自身的立命之本,積極的培養具有一定價值理念和技術理念能力,培養具備專業性的工匠精神。通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促使大學生能夠在職業道德理念上,樹立能夠結合工匠精神一直的奉獻敬業的精神理念。促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懂得工匠精神對社會主義的價值,將工匠精神更好的明確,其不僅是對勞動者,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構成力量,能夠使得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情感、行為以及價值的認同,進而能夠更好的強化自身的職能理念。應該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促使學生精益求精,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基于心中,進而能夠更好的培養出,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與的工匠[3]。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有機的融合工匠精神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路,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意義,促使每個學生都在內心具備工匠意識,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學職工也應該具備工匠精神,運用精益求精、奉獻敬業、專注執著職業追求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質量,能夠促使工匠精神持續化、高效益的融入到各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能夠更好的彌補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短板,進而能夠推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蓉霞.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2):56-58.
[2]趙秋爽.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8(1):122-124.
[3]韓聰聰.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實踐研究[J]. 青年時代, 2017(2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