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
【摘要】作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產物,生活化教學能夠生動體現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激發學生學科學習興趣的同時,教會學生運用生活化方法,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解決。本文通過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探討,進而完善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應用探究
在高考中,物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主要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應用物理知識處理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過于強調知識的完整性,而忽視物理學科的現實生活性,使學生不能有效地運用物理知識聯系實際生活。為此,教師需要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討論,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并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目的
生活化教學是指引用生活化情境及案例進行教學的一種教育方式。對高中物理采用生活化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融入進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來,使學生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物理學科的實用性,并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并在不斷的下意識操作中深化對物理知識的駕馭能力。
二、采用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1.高中物理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
高中物理作為高中理科生必修的一門科目,旨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并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生要想更好地認識世界,物理學科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以及自身邏輯思維的發展。據此,高中物理教學應把物理知識充分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融合,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來幫助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1]。
2.新課改背景提倡生活化教學
隨新課改全面推行,對于高中物理而言,課程標準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為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之間的緊密聯系,要求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并引入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學,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的綜合能力及物理學科素質。
三、提高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重視新課導入,引入教學實例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新課導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投入到學習中來。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適當引入學生在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事物或場景作為新課的切入點,從而擴展學生的物理思維,進行課堂內容的研究。當學生對于某一研究課題有充分的興趣時,就會自覺在自身生活環境中尋找素材,選擇素材,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更有利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推進實施,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例如,在《靜摩擦力》這一課時中,教師可在課前準備生活中常見的玻璃瓶,如啤酒瓶等,向瓶子里注入等量水,并在一個在瓶身涂上洗潔精,另一個什么都不涂。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參與進來,分別拎起兩個瓶子,并闡述自己的感覺。對此,有的同學說,因為瓶身表面較滑,不容易提起來,想提起就要使出更大的力,而另外一個瓶子由于未做任何處理,很容易就提起來了,從而引入“靜摩擦力”的概念并進行新課教學。再通過學生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加深學生對“靜摩擦力”的理解,使得物理課堂效率提高。在此,通過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和場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共鳴,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采用生活化教學設計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設計,一方面可啟發學生善于發現、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將其理論化,另一方面可以將生活中物理知識包含的物理規律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經歷使學生意識到物理科學和現實生活是相輔相成,不容分割的。例如,在《動量定理》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有關動量定理解釋緩沖作用的實例。如雞蛋從桌子上掉到地板上會破裂,而掉到具有緩沖作用的墊子上卻完好無損;跳遠運動要在沙地上進行;足球運動員可以用胸部停球等生活現象,進而引入到動量定理的教學。最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實際例子可以用動量定理來說明,并加以解釋。通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現象,讓學生體會到許多物理現象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進而感受物理科學知識的魅力,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實現了教學設計的生活化。
3.采用生活化實驗用具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相對較為抽象,教師應合理運用實驗用具進行課堂實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物理知識。完善課堂實驗用具,使其生活化,進而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輔助。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學,借助生活化實驗器材使學生更加了解物理知識原理,學習到理論知識的同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開發了其創造能力,使學生在實驗中感受物理學科的魅力,以生活化教育形式揭開物理長期以來在學生心中的神秘感。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實驗器材,并利用現有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儀器的制作,開展實驗。例如,在《超重與失重》這一節課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站在臺秤上站立和蹲起觀察臺秤的讀數,來演示超重和失重現象。完全失重也有個有趣的小實驗: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幾個礦泉水瓶,在瓶身戳幾個洞,裝上水,實驗并進行觀察,靜止時候水會往外流,如果自由釋放后,水不再流出。進而進行有關失重現象的探討,使實驗無限貼近生活。這種方式在引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踴躍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減少專業試驗器具所帶來的陌生感,使實驗更加真實。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實驗器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使物理教學更加切合生活,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教學[3]。
四、結語
總之,高中物理知識是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也應融入生活化教學,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感情體驗,在學習中全面提高物理學科素養,實現學生綜合全面發展,進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登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7(34):143,166.
[2]王桂勤.例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17):51.
[3]方曉平.取生活之源 活教學之水——例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探討,2012,30(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