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遙 馬貝貝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出現研究生科研創新意識不足、實踐動手能力降低、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等問題。研究生教育階段是培養科學精神, 立志獻身科學生涯的重要時期,而科學精神的培育是提高研究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分析科學精神的本質和內涵,針對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科學精神培養的現狀和不足,從研究生自我提高和導師引導示范、高校輔助三方面,探討研究生教育中科學精神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 科學精神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24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in Graduate Education
SUN Mengyao, MA Beibei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nrollment of postgraduate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expanding constantly, resulting in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reduc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unsatisfactory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graduate education stag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spirit and devote them to the career of science.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sufficiency of scientific spirit training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spirit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self improvement, mentor guidance and University assistance.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cientific spirit; cultivation
研究生教育處于我國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體系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是我國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科學精神是反映研究生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在研究生教育規模日益擴張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出現嚴重的用物質成就代替科學本身,用發表文章、研究成果的數量代替科學自身價值的傾向,科學精神的缺失問題備受關注。因此,加強研究生科學精神的培育,已然成為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而隨著世界進入多元化時代,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供不應求,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科學精神缺失問題更加尖銳。
本文旨在通過探討科學精神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現狀及問題,進而尋求研究生科學精神培育的新機制、新舉措。
1 研究生科學精神的本質
研究生教育處于我國教育結構的最高層次,肩負著社會發展、國家創新的重任,研究生是國家建設的未來和希望。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研究來提高自身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而從事科學研究首先必備的就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的基礎,反映研究生自身素質的重要內容。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科學精神”的表述,科學精神是指主體在從事科學研究活動中,遵循和積淀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的總和,[1]而研究生的科學精神,究其本質,是一種科學的治學態度和品性,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能力。[2]雖然各家表述各異,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嚴謹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理性思考、敢于質疑的批判精神,求實創新、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鍥而不舍、執著追求科學的獻身精神,求同存異、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
2 研究生科學精神培養的現狀與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對科學的認識是建立在實用主義的思想觀念基礎之上,深受就業價值取向的影響。研究生教育側重于傳播科學知識、專業技能,而在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培養方面則相對薄弱。[3]由此,造成研究生的教學內容上缺少科學精神,教育過程更加忽略以科學精神為指導。科學精神的缺失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普遍現象,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嚴謹務實不徹底
通過對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對研究生導師及教育管理人員進行訪談,發現研究生對科研工作缺乏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存在不認真做實驗,實驗數據造假,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等現象。調查顯示,在實驗中,研究生所作出的實驗結果與正常結論不符甚至相差懸殊,一部分同學選擇把已知的實驗結論填在報告中,或參考正確結論直接填寫,還有部分同學選擇直接填寫自己的實驗結果,只有小部分同學是反復實驗,直至和已知正確結論相同或相近。
2.2 質疑批判精神缺失
敢于質疑,勇于批判是科學研究和發展的動力。科學的批判精神,即求異思維,是勇于對權威的理論大膽質疑,以懷疑和批判的態度審視權威觀點,敢于挑戰傳統理論,排斥對絕對真理的盲從和效仿。然而,當今的計算機專業研究生雖然專業知識扎實、編碼能力很強,但是缺乏批判性思維,一味地盲從,逐漸發展成單純的“碼農”,失去了研究生本身的意義,更加談不上對科學和真理的批判和繼承。[4]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表示有過對前人所編程序質疑的經歷,仍有小部分學生表示前人的程序是經過反復調試并應用的,不需要懷疑。但是,相當一部分研究生雖然對前人所做成果有所懷疑,卻不會和導師、同學交流自己的質疑。
2.3 開拓進取意識淡薄
研究生既是學生又是研究者,然而現在的研究生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較少有機會參與科學研究、社會實踐。調查顯示,大部分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是根據文獻資料加以簡單的重復和模仿,所做的程序沒有應用價值,更談不上開拓創新。在被問及“你所做的程序或項目中有多少創新”時,將近一半的研究生表示是重復前人做過的程序,或者拼湊多人的內容,只有極少數研究生表示具有新視角或采用新方法。
2.4 獻身科學精神缺乏
科學是一種追求和愛好,而不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和手段,當今的研究生深受物質生活、名利、權利的誘惑,為了發表論文而發表論文,學術氣氛浮躁,甚至出現剽竊、造假等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完全與科學精神的本質相背離。通過調查分析研究生的學習動機,大部分學生具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需要,而一部分學生自我意識薄弱,存在為“父母的期望”、“緩解就業壓力”、“找到理想工作”等想法而進入碩士階段學習。這些研究生更傾向于畢業后尋求公務員等收入高、穩定的工作,而不是進入科研院所,繼續獻身我國的科學事業。
3 研究生科學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徑
科學精神是一種精神境界和理性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培育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漸進的培育過程。研究生、導師以及高校三方的協調統一、共同作用,無疑是最為有效的培育途徑。
3.1 提高研究生自身科學修養
研究生是科學精神培養的主體,研究生在學習和實踐中要自覺加強自我塑造,提高自身修養,這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關鍵。首先,正確理解科學精神的本質,正確處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投身科研實踐的關系。其次,要自覺要求,善于學習。要有追求科學的求索意識,孜孜不倦工作的獻身精神,勇于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與科學事業聯系在一起。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和大膽創新的能力,善于提出新視角,運用新方法,開拓新領域,勇敢揭示問題的本質。再次,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在參與科研的過程中,培養自由開放的視野,迎難而上的魄力,獨立思考的學術態度,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樹立起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3.2 發揮導師的引導和榜樣作用
研究生的培養大多實行導師制,導師的治學風格、學術作風等,都對研究生科學精神的養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導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導師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學修養。作為研究生導師,不僅要做到嚴謹治學、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有寬闊的學術視野和廣博的學術胸懷。調查反映,一些導師在對研究生指導過程中,仍有用陳舊思想禁錮學生思維的現象,有約一半的研究生表示,導師的研究領域沒有緊跟世界科技的發展前沿。其次,鼓勵學術自由,加強學術交流,為研究生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導師要積極鼓勵研究生培養創造性思維,尊重研究生的質疑和反對意見,培養研究生端正的學術作風和學術道德。再次,積極提供科研和實踐機會。導師要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學術交流和參與實際課題研究的機會,積極參加本領域前沿的國際國內會議,掌握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將科學精神的培養融合到科研項目中。
3.3 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
注重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機制的革新,為培養研究生科學精神提供較好的制度環境。[5]首先,改革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學生發表論文的數量只能作為其中一種評價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杜絕學術不端行為。其次,研究生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要緊跟學科發展前沿,鼓勵交叉學科開展科學研究。第一,改革內容滯后、單一僵化、組合性差的課程設置,傳授具有前沿性、綜合性的跨學科教學內容,激活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第二,開展學術道德教育,專家學者報告等,傳授滲透科學精神的內容,加強對研究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4 結語
研究生科學精神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漸進式的逐步深化和發展的培養過程。在自我提高和導師示范、高校輔助三者相結合,靜態的反思提高和動態的引導促進相結合,營造自由、寬松、和諧的學術氛圍,相信隨著社會各方對科學精神重視程度的逐漸加深,研究生將會自覺地在平時學習科研中養成良好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王維香.碩士研究生學習行為與就業動機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4.
[2] 許邁進,張子法,劉莉.研究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與塑造[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6):32.
[3] 楊宗康.高校研究生科學精神培養機制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2(8):244.
[4] 何玉云.對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現狀的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36.
[5] 陳凱旋,宋曉慧.科學精神的缺失:研究生教育的沉重話題[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