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冉
【摘要】: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了國民公舉的一項事業,也因此環境檢測體系要不斷完善,以滿足環境保護各項措施的實施。本文系統總結了環境狀況與監測現狀,分析研究了當前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科學制定監測規劃、優化完善環境監測加強監測技術研究與應用等體系建設,重點針對環境監測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環境現狀;監測與評價;問題研究
【引言】:當前工業迅猛發展,在極大地推進了社會經濟進步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污染與威脅。嚴峻的環境形勢,對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基本完成了對重點水域的水體質量環境監測系統的建立,基本覆蓋了全國主要江河湖庫,實現了對水體質量的有效監測。與水體質量環境監測系統類似,大氣質量環境監測系統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1、環境現狀監測的重要性
環境檢測的內容有很多,包括空氣監測、地表水監測等等,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健康息息相關。水是生命之源,但在現代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環境受到威脅,自然水不斷被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水資源的匱乏,導致人們不斷利用新技術獲取所需的淡水資源,然而水污染又不斷地增加人們生活的負擔。隨著環境管理的深入和精細化發展,自動監測系統被逐步納入網格化的“環境評價體系”和“自然災害防御體系”。
2、環境檢測中各方面監測的現狀
2.1環境空氣
監測點位應根據監測對象、污染物性質和數據的預期用途等,按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其他的國家標準和其他行業標準、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進行設置,監測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才能被保證。但是實際情況是:監測布點隨意;不了解氣象參數,不對監測數據進行校核,甚至出現下風向點位測量值低于上風向點位測量值的現象;對于超標的解釋,往往也不科學,常常以特殊代表一般,把無效數據當成有效數據分析。在環評報告書里常常可以看到把TSP超標解釋為監測時處于風沙天氣而造成。
2.2水環境
水質自動監測網絡的建設實現了環境管理部門對全國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狀況的掌握。目前水站的自動監測數據應用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對公眾實時發布,定期編制《全國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周報》,對所在斷面水質變化趨勢的觀測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近20年的建設和運行中也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水質自動監測網絡的建設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模式,系統的運行維護也進入相對穩定階段。
2.3大氣環境
2009年,新導則頒布,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對象的選取更加標準、嚴格。新導則中明確規定了監測對象選取標準,如對建設項目中污染物排放的監測中要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或標準文件,只要有相關限制的污染物都作為監測對象,給予監測;在國家缺少制定的相關標準文件時,則需要對于污染較大或具有毒性的污染物排放予以監測。而從當前環境影響評價來看,技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是部分監測站未能達到此項要求,這需要在后續的工作中注意改進、升級相關監測站技術設備。
2.4地質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管理機構、工作隊伍、專業人員、技術研究及應用、監測設備、工作經費等各方面保障和協調。目前,工作經費尚未得到完全保障,專業監測人員、專業技術力量仍顯不足,監測方式和技術手段以人工監測為主,自動化監測設備和先進技術手段應用仍然偏少。
3、環境現狀監測體系的完善措施
3.1加強對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
從目前環境的監測可以看出,各級政府部門對環境的監測是將其作為環境污染治理結果反饋的一個手段,并不是將其作為一種環境污染監測的對策。一般來說,環境污染治理是通過環境污染監測、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制定和環境治理措施實施三個步驟實現的,故而加強對環境監測的重視,是改善環境治理的重要措施,同樣會使得監測隊伍更加的專業化,其建設水平也會不斷地提升。
3.2做好水環境現狀監測中的質量控制
為了能夠切實有效地了解環境評價中水環境現狀監測效果,必須加強對整個水環境現狀監測的質量控制。具體的工作內容是:應當對環境評價部門或機構執行水環境現狀監測資質與能力進行核查,從而保證環境評價部門或機構能夠有實力、能力做好水環境現狀監測。其次,合理選擇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水環境現狀監測的過程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監測數據不準確。明確當地水環境實際情況,進而優化調整環境管理工作,為更好地保護水環境而努力。
3.3提高監測人員業務素質
我國環境的監測缺乏相應的高素質人才及技術,從而使得在目前環境的監測中工作人員的操作總是存在一定的失誤。提高監測人員素質是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要想充分發揮科學儀器的作用,就要提高業務素質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監測技術、環境標準也在逐步完善和更新。監測技術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術,才能完成本職工作。當然也要加強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環境監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研究,積極采用高精度、自動化、實時化的監測技術手段。
3.4加強監測技術研究與應用
結合環境特點和監測工作需求,加強環境監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研究,積極采用高精度、自動化、實時化的監測技術手段,推進重大環境問題專業監測與示范監測,推進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監測成果應用,提升全國環境監測技術水平。
結語
經過了近30年的環境監測系統建設,我國的環境監測系統確實取得了高速發展,但由于我國水體和大氣污染局面依然嚴峻,個別流域水質繼續惡化,個別地區、點位空氣質量污染嚴重。因此,環境監測系統依然面臨許多問題,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要綜合多學科優勢力量,建立專家人才庫,組織開展技術交流培訓,提升監測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同時建立監測經費保障機制,確保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機制高效運轉、發揮實效。
【參考文獻】:
[1]嚴佳.農村環境檢測中地表水監測的現狀及進展[J].科研能源環保,2016
[2]王小麗.我國大氣監測發展的研究[J].科技論文與案例交流,2014(7):87.
[3]王亞虹,宋文斌.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