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池
摘要:語境教學模式的構建,符合大學生實際,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本文基于口語課堂教學,重點分析如何利用語境進行教學,以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語境;大學英語;口語
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英語教學在中國的進展卻不斷遭遇瓶頸。學習英語就是為了交流,但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現象嚴重,“中式英語”隨處可見。針對這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利于交際的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語境,讓學生有表達的“沖動”,是提高他們口語能力的必經途徑。
1語境對于改進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1.1語境教學為口語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
傳統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方式因其教學模式落后而難以保證達到預期的口語教學目的。結合語境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有效資源,創設真實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純粹的英語交流環境中。真實的語境氛圍能使學生克服害羞心理,勇于交流,這就為口語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
1.2促進英語口語教學的互動性
良好語境的創設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了溝通的渠道,在語境中,學生與教師能暫時脫離師生的關系,成為語境中不同的角色。在此情境下,學生丟掉長期對教師所持有的畏懼心理,能更加主動積極地溝通交流,自信心增強,敢于張口,教師也能借此機會加深與學生的感情,并通過暗示等方式有意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Malinowski,B.1923)。
1.3顛覆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合語境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口語教學模式的一次徹底顛覆。教學內容不再使用模板化的對話模式,而是應時應景隨時變化。學生會更加主動地思考表達方法,改善并充實表達內容。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2結合語境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措施
2.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
與傳統的口語課堂相比,現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更強調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以多模態的形式直觀地呈現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內容,能夠有效地創設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讓學生自然地融入到口語教學中,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英語口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生活大爆炸》、《老友記》等經典情景劇的片段,這些情景劇不僅呈現了真實的交際情景,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示范,如發音、語調等,這種呈現方式比書本刻板的講解要有趣得多、生動得多。在創設情境的同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也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語言輸出材料,輔助學生完成口語課堂中的練習和任務。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僅能夠創設語言學習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輸入量,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強化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
2.2熟悉語言環境
在語言學范疇內,語言環境包括口語和聽力兩個過程,簡單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同時掌握聆聽和交談的能力,屬于語言學范疇內“編碼”和“解碼”兩個概念。英語的口語練習,其語言環境涵蓋了語音、詞匯、語法和背景知識。學生在了解英語的詞匯、短句、段落之后,就能夠在聆聽和交談時,正確理解對方的語言和表達自己的語言。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有關要求,大學生口語交流,需掌握交流語言的中心大意,并通過分析、推理和判斷,概括和領會口語交流的內容。對此,筆者認為學生需要掌握充足的詞匯量,理解主要詞匯的深層含義,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境線索進行閱讀。以“supercilious”為例,假設口語交流時,“supercilious”對于學生來說屬于生詞,教師說出“Andrew is one of the most supercilious men I know.His brother,in contrast,is quite humble and modest”的短句,該短句中,為“相對照”意思的“in contrast”,暗示“humble and modest”有對比關系的詞語,因此可以推測“supercilious”的意思是“看不起,傲慢”。至于語境意識的培養,我們要同步訓練學生的語境反應能力和語言重構能力,一方面在教學材料中,增加語境線索,譬如多列舉比喻的句子,在交流時讓學生推斷語境的含義;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針對性解釋,通過語境,對下文快速預測,進而歸納總結出語境的主要觀念,并逐漸培養成內在化的理解習慣。
2.3學習文化語境
所謂的文化語境,是口語交流學習的升華模式。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情境練習的口語交流很容易受到文化知識的限制。我們在掌握情境語境領悟方法的同時,應進一步致力于文化語境的學習。目前教材中很多對話情境,一般都照搬西方社會的交流模式,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等,與中方社會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性,譬如對話中的“個人主義”理念,而中國人更加重視“集體利益”精神。對于學生來說,文化差異是口語交流很大的障礙,學生進行口語交流,也要逐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內涵,并熟悉西方人的表達方式,期間需要老師在口語課堂上,在所設計的口語交流語境當中,引導學生提高文化意識。筆者曾經在課堂上以“夸獎”為主題設計口語交流情境,我模擬外國友人夸獎該學生的衣服很漂亮“Your clothes are so beautiful.”該學生以中國人謙虛的常用語言回答“My clothes are not so beautiful.”結果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原因是西方人在被別人夸獎時,一般都會以“Thanks”致謝。從該案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摒棄以“中國文化模式”去套用英語的語言習慣,否則會產生交流障礙,口語交流學習效果適得其反。
2.4利用學習共同體鞏固語境化輸出效果
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構建班級學習共同體,將班級學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組織學生合作完成小組任務,明確所有小組成員的角色與責任,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的言語交流與資料分享,保證小組成員都享有探索語言形式、進行言語交際的權利。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習共同體的任務完成情況及時地給出客觀的評價。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輕松,這有利于強化學生語言輸出的效果。班級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不僅能夠濃厚大學英語口語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鞏固語境化輸出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語境是口語交際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需要重視如何構建合理的語境,要以學生學習實際為主,探索各種教學模式的有效結合,以此助力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增強英語口語教學的互動性,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少英.語境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園,2017(12):43-44.
[2]劉娟.語境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英語教師,2016,16(01):131-132.
[3]于麗.語境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5(0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