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萍
[摘 要] 學校教育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對于高中生普遍存在的責任意識淡薄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高中生;責任擔當;思考
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班級的值日工作和學校大掃除,學生都不愿意參與,即使接受了任務,多數(shù)也就是走過場。一些學生作業(yè)拖沓、想方設法少做甚至不做的情況經常出現(xiàn)。對于集體的事務,很多學生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這些事,暴露了學生對自我、對集體責任意識的缺乏。我想這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例如,學生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帶來的影響,在學校生活中得不到認可與贊同,家庭教育的偏差與社會上唯成績論的盛行,成績就是評判學生發(fā)展的唯一標準。那么,如何在高中生中開展責任擔當教育呢?
一、從課堂教學入手,提升擔當意識
課堂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我們應抓住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機會,于點滴中,因勢利導,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擔當意識的教育。
首先,作為班主任,我們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學生維護班級衛(wèi)生,不亂拋亂扔,那么班主任就要首先做到;要求學生勤學早到,班主任就不應該遲到。大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班主任都要給學生做出表率,積極建立平等互愛的新型師生關系,滲透“班級榮我榮,班級損我損”的榮辱觀,切實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其次,班主任要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協(xié)調好科任教師的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責任擔當教育。如語文學科中就有很多民族英雄、平民典范的故事,他們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什么叫責任擔當。教師應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融入情境,體悟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情感的共鳴是思想行動的基礎,相關課程的滲透是很好的途徑。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經常地督促學生,倡導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以積極發(fā)言,學會質疑,勇于解決,虛心求教為榮。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強化小組內的有效合作,合理分工,明確責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幫助,勇于擔當。
二、以班級活動推進,深化責任擔當
1.召開主題班會
每學期,我們都要以責任擔當為主題,召開兩次主題班會,進一步明確責任擔當?shù)囊饬x,學習來自身邊的模范事跡。特別是身邊優(yōu)秀學生的事跡,更貼近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對學生來說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2.開展班級實踐
班級可以開展為別人分憂解難的活動,如做一件好事,為集體添花,為同學分憂等。也許對你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的一件事,就能給別人帶來溫暖,你也會更加理解別人的做法,更能寬容別人的錯誤。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班主任要關注學生責任意識的延伸,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社會公德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3.優(yōu)化班級管理
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營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會做事”的良好氛圍。如,我常用的班干值班制度,讓學生監(jiān)督學生,做到自我管理。合理的分工使每個人都能明確自己的職責,各盡其職,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班級責任意識。學生能主動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是具有責任意識的具體表現(xiàn),而自覺地為集體、為他人承擔分外的事,更是榮譽感的高度體現(xiàn)。
三、與家長有效配合,拓展責任空間
教師要與家長充分溝通,把“培養(yǎng)子女獨立自主精神”的思想傳遞給家長,營造和諧、理性的家教氛圍,減少溺愛,做事有底線,某些事絕不代辦。如說他們的衣服、襪子的清洗,自己房間的整理……我們要求每一個學生在家里都要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明白:了解父母的辛勞,懂得為家庭分擔才是對父母最深的愛。還要鼓勵家長多給子女創(chuàng)造一些參與社會實踐機會,讓他們去體會不同社會角色所要承擔的責任。如在寒假中參加社區(qū)的送“福”活動,為社區(qū)的困難家庭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幫助困難家庭打掃衛(wèi)生等。有了社會責任感,才能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是一項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緊密結合,從細節(jié)入手,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從體驗中去發(fā)現(xiàn),從關懷中去審視,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春梅.淺議培養(yǎng)高中生責任意識的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5(16).
[2]徐田萍.高中生自我責任感校本培養(yǎng)策略[J].教書育人,2013(19).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