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群
摘 要: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學科的課程體系主要是通過學習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下發展而來的,現階段的高校音樂教育暴露出來許多弊端。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接著分析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總結出符合我國教育行業發展狀況的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校;教學改革
引言
高校音樂教學主要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藝術涵養、人文素養以及審美情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加強的角度思考,培養全面化、綜合性的藝術類學生,注重音樂類學生創造性能力的提高,這樣才有可能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1.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重大發展,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更多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對于高校音樂教育來說,仍然是以培養音樂型人才為教學目標,但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產生了許多與傳統音樂教學未曾使用的教學方式,例如電腦音樂以及相關音樂制作技術的發明極大改變了以往音樂欣賞與創作的方式,這就要求高校要根據時代發展,相應的音樂科技產物來武裝當前的教學過程以及改進教學設備。
2.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現階段高校音樂教學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例如課程設置的分類標準過于具體化,造成課程安排顯得單一化;學科涉及領域不夠寬造成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無法突出重點;重在培養學習者的表演能力造成教學其他方面有所忽略。除此之外,高校音樂專業教材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特別是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藝術院校統編教材,嚴重缺乏與音樂教育相匹配的專業性教學材料;還存在某些教師的課程培養理念過于守舊,缺乏時代感,仍然堅持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育理論家、演奏家以及歌唱家。因為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內容的狹窄性,課程開展帶有盲目性,這是造成高校大學生知識領域太過狹隘、難以走出傳統音樂教學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高校師資力量薄弱
隨著高校教育的擴招,目前高校音樂教育面臨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部分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并不是音樂類專業畢業出生。另外,教師人數偏少就使得某些教師需要承擔更多的課程教學,面臨更大的教學壓力;某些音樂教師缺少時間無法認真備課,抱著一種草草了事的心態來進行教學,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要求不夠重視,沒有針對性制定課堂作業。最后,高校音樂教師大部分是畢業于專業藝術學院,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相關學科體系的綜合訓練,這就導致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深受專業藝術院校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的干擾。因此,現階段高校師資力量不足,并且教育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音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3 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高校音樂教育培養目標缺少全面性,有部分高校沒有針對性對高校音樂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方式和培養目標進行相應的改進,傳統的教育觀念會使得教師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教育體制的滯后性對于打造符合新時代下音樂基礎教育要求的合格音樂教師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種局限性導致的后果就是容易忽略了對高校音樂學生教育職業意識的培養,特別是對于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這兩個方面。
2.4 教育觀念滯后性嚴重
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大部分院校音樂教育教學課程體系中對于教育學科課程的重視不夠,學生只會學習而不會教學,這與教學目的有很大的出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教育學的課程設置偏少,當前與教育類相關的課程僅有心理學與音樂教育學這兩門課,教育體系課程的占課比非常少。另一方面,所安排的普通教育學和普通心理學偏向于導論性的學習課程,課程探討的重點是教育和心理上的一些共通問題,缺少對專門性高校音樂教育的個性問題的研究,針對性不足。另外,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實習過多注重形式,缺少實質性的音樂教育工作實踐體驗。
3.新形勢下深化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3.1 重視教師培養,確保教學質量
目前,社會各界逐漸意識到相關院校教師人才培育的重要意義,有針對性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但對于專業性師資隊伍的建設仍然暴露出來一些弊端,尤其是對于青年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導致音樂類教師隊伍年齡分化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音樂教學的質量。因此,高校要開展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育,為他們提供更多實踐與對外交流的機會,激發青年教師內在潛能,鼓勵他們進修學習,加強對音樂高層次人才的培育投入,為音樂教師隊伍注入一股新鮮血液,煥發新活力,打造科學合理的高校音樂師資隊伍體系。同時,加大對于高校在崗音樂教師的教學考核管理,并將考核結果與教師職稱評定、評獎評優以及相關工資福利相互掛鉤,增強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積極性,從而確保教學的質量。
3.2 轉變教育觀念,調整培養目標
傳統的教師培養與教育模式使得目前大部分音樂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急需轉變當前高校音樂教育觀念,進一步完善教學培養目標,努力構建高校音樂教育和基礎音樂教育之間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機制,加強我國素質型人才的力度;通過開展音樂教學實踐活動與專業課程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素養與理論水平的提高。
3.3 優化課程結構,增加教學內容
從學生實際情況和新課改的四個教學分類出發,開展課程結構優化。第一,大力整改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傳統音樂專業院校教學體系過時成分。這是因為兩者之間的培養目標是有很大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兩者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上有所差。因此,需要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從時代特點出發,構建合適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第二,增加音樂教育類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特別是要強調實際與理論的結合,從實際需求出發適當增加音樂教育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心理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課時。第三,增加包括音樂基礎理論以及音樂基本技能等相關領域的理論課程,開展民族音樂史、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等基礎類教學課程。推廣本土音樂中優秀文化,編寫本土音樂教材,使本地優秀音樂成為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動力。
3.4 探索多元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創新傳統的高校音樂教學理念,從傳統思維模式中解禁出來,利用現代化手段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舒適度,真正感受到音樂教學的魅力所在。在課堂上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結語
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其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進而實現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高校新正視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音樂教育,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工作水平與學生的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密切聯系,因此普通高校應加強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與優化策略的研究,通過不斷改革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師芳.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8(05):185.
[2]陳瑤.談高校音樂教育多元化的意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2):357-358.
[3]劉萍.地方高校卓越音樂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0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