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民 黃姘



摘要:文章通過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法,對普格縣城兩所不同幼兒園實施體育游戲干預活動。一組給予平時正常適量的體育游戲活動,另外一組給予正常量活動兩倍的體育游戲活動,進行對比研究兩組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得出實驗數據,證實體育游戲對于發展弈族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意義,能夠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穩定情感,增強意志力,塑造良好的個性,以及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
關鍵詞:體育游戲 學前兒童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8)7—0088—04
1 前言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非常復雜的,不同的學者流派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同的。從我國的《心理學百科全書》中可以得知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預防心理障礙或行為問題;廣義的心理健康,則是以促進人們心理調節、發展更大的心理效能為目標,即使人們在環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并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更有效地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1]彝族地區學前兒童處于全國深度貧困地區,該地區教育水平與全國教育水平相比較發展較差。最近幾年,國家、四川省對于該地區學前教育加大投入,在涼山州提出建立一個村莊一所幼兒園的建設計劃,目前取得較好成果。但是對于該地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方面重視相對薄弱,文章通過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法,對普格縣城兩所不同幼兒園實施體育游戲干預活動。一組給予平時正常適量的體育游戲活動,另外一組給予正常量活動兩倍的體育游戲活動,進行對比研究兩組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通過以上形式對該地區學前兒童進行調查研究。
2 調查對象與方法
2.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普格縣幼兒園大班的50名彝族學生與普格縣螺髻山幼兒園大班50名彝族學生。普格縣幼兒園大班50名學生為實驗組,螺髻山幼兒園50人列為對照組,共同構成了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通過統計分析選出有效研究對象實驗組48人,對照組46人,具體詳情見表1。
2.2 研究方法
(1)心理健康測量辦法:根據研究的需要,自行設計《體育游戲對彝族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影響的調查問卷》作為心理指標測量工具,采用李克特五等級評分法,該問卷包括認知能力、情感穩定、意志強弱、個性塑造、社會適應5個維度,每一維度有六個小問題,五種回答或者觀察指標有“非常有效”“有效”“不確定”“無效”“非常無效”五種回答或者觀察指標,分別標記為5、4、3、2、1,通過分析每個維度的總分可以說明自身的心理態度強弱或在這一量表上表現出的不同狀態。[2]
(2)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3)邏輯分析法:根據統計結果和文獻資料進行邏輯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3 體育游戲對彝族地區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3.1 學前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資料表明:據保守估計,中國大陸18歲以下未成年人當中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0%。[3]在目前社會以升學率為評定指標的應試教育下,學生大部分的閑暇時間都用在了去完成作業和參加各種培訓班。學前兒童必不可缺的游戲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沒有了保障,進而影響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育。同時,也造成了許多心理疾病,如恐學癥、逃學病、學習反復受挫后的精神抑郁、焦慮等,還有現代家庭情況的不穩定性也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無形的心理壓力。其他學者得出中小學生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均與一般人群存在明顯的差距,尤其在恐怖因子這一項當中更高于其他人群。[4]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從學前兒童做起,選擇正確的方式去完成豐富的體育游戲活動。
3.2 體育游戲活動可以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通過表2可以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認知能力有著顯著性差異(P=0.0l<0.05),說明實驗組彝族地區學前兒童的認知能力通過大量的體育游戲活動能夠得到較大的提高。對照組內部之間的認知能力的差異性大于實驗組,說明實驗組學生之間的認知能力發展較為穩定。學前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可以從注意、感知、思維三個維度方面來體現。體育游戲活動不同于競技體育,它沒有嚴格的規則限制,學前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才能和想法選擇性地進行活動參與。游戲活動本身就要求學前兒童自由無拘束的去嘗試,從運動中讓其去發現自己是勇敢還是怯弱,果斷還是猶豫。通過游戲的形式能夠吸引學前兒童的有意注意水平逐漸增高,無意注意走神現象減少。如:在進行丟沙包游戲時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游戲場地中間運動同學的身上,經常參加這樣的項目,人的注意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學前兒童階段的學生知覺能力發展緩慢,平時以感覺運動模式為主,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平時參加體育游戲活動時,老師應以多做動作示范為主,減少語言方面的講解,讓學前兒童注意力持續吸引到學生身上,發展其感知覺能力。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提高可以不斷的促進自我意識發展。通過自己的認識、體驗、調節,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游戲活動大多是集體性、娛樂性的活動,能讓學生在游戲當中對自己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找到自己位置,并通過游戲發展才能把它充分的表現出來。在這基礎上,學前兒童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活動,進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心理品質和認知能力。
3.3 體育游戲活動有助于豐富學前兒童的情感體驗
學前兒童的情感比較豐富、生動、表現強烈、鮮明,對情感的控制不穩定。在平時的體育游戲活動中學前班的學生需要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例如裁判員、運動員、觀眾加油人員等,在這些不同的角色當中他們情感變化非常豐富。長時間的參加游戲活動能夠逐步的穩定學生的各種情感的流露。緊張的情緒會降低和抑制人體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緒和穩定的心情,有利于保持和促進學前兒童的各項機能指標的穩定。通過表3得知,學生情感表現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P=0.03<0.05),說明體育游戲活動能夠穩定彝族地區學前兒童的情感發展。兩組之間的標準差實驗組結果較小說明實驗組內的學前兒童情感變化情況較小。體育游戲活動能讓幼兒園的學生帶著一種自由、積極的主觀態度去參與和體驗。這種積極主動的參與能使緊張的大腦興奮點得到轉移,這時學生的情緒便可得到積極而有效的調整,促進學生的情緒穩定發展。學前兒童進行游戲時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需要,選擇活動的方式與內容,確定活動的強度與負荷。通過以上方式能夠獲得娛樂帶來的身體和精神的放松,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忘我地投身到運動中,并產生來自于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緒體驗。
3.4 體育游戲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意志力的強弱對于孩子將來的成才十分重要,意志力強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會主動的去想辦法解決困難,從小培養他們克服對外來事物的依賴性。對于孩子的將來成長非常重要。體育游戲活動能夠提供多種多樣的平臺,讓每一位孩子親身鍛煉提高自己意志力。如參加一種具有競爭性的走獨木橋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學生克服各種困難完成任務的精神,在這種間接環境當中就能夠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通過表4可以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學生的意志品質有較大的差異性(P=0.02<0.05),說明經常參加體育游戲活動的彝族地區學前兒童意志力較強,意志品質較為穩定。自己積極主動地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堅強、果敢、機智、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的意志品質和精神。自覺地運動,不會給人們的身心造成壓力,從而能夠使人們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
3.5 體育游戲活動能夠塑造學生的個性
個性包括自己與他人相同的心理特質和區別于他人自己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個性傾向性。個體性格的形成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和教育影響,體育游戲活動能夠創造出良好周圍環境促進學生性格的形成,鍛煉個體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體育游戲活動以其獨有的方式為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可能,從而使參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活動并能再其中發揮出自己的才能。通過體育游戲活動中的團結合作形式來培養彝族學前兒童的活潑開朗的性格,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團隊性并重的健全人格。學前兒童的個性傾向以直接動機占主導地位,他們的體育興趣具有廣闊多樣性,為了適應這一特點應開展一些各式各樣的體育游戲活動。表5可以看出參與陽光體育活動多的實驗組組員個性塑造比對照組的要快的多。兩組之間的差異性顯著(P=0.00<0.05),說明實驗組的組員個性體現比對照組強了很多。在平時生活當中實驗組的SD<對照組的SD說明實驗組的學生個性更具有穩定性,能夠更好的展示自我的一些優點。由于學前兒童的體育游戲活動沒有激烈的對抗性和功利性,在體力、心理和精神上不使人抵觸或反感,使人處于一種主動、輕松、快樂、舒暢享受娛樂的狀態之中,更加容易促進良好的個性的塑造。
3.6 體育游戲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交往,所表現出來的多為積極向上、團結互助以及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提高他們的群體意識,使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融洽。體育游戲活動使學生變得樂觀開朗,熱情大方,充滿友善,促進學生之間舒暢愉快的交流,還有可能因為運動愛好相同成為好朋友。體育游戲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橋梁。獨生子女在家庭當中缺少與自己同齡孩子的交流,讓他們變的更加不善于交流表達,往往形成在家里過于活潑,走到家外不敢說話的性格。為了消除這些現象,應積極引導孩子在閑暇時間積極參加體育游戲活動,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又能夠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促進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形成。通過表6可以明顯看出,實驗組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出對照組,兩組孩子之間的差異性較大。不經常參加體育游戲活動的學生得分相對較低,孩子個體之間社會能力強弱差別也較大(實驗組SD<對照組SD)。各種各樣的體育游戲活動,能使孩子們有機會體驗和學習扮演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使自己的品行符合一定的規范,成為一個遵紀守法、有公德的良好公民,這對提高人的社會適應性極為有利。體育游戲運動,要求學前兒童要走出戶外,投入大自然當中,使身體得到鍛煉,心靈由此得到凈化,大大提高了他們自身對疾病的抵抗力及對各種外界刺激的適應力。這樣孩子們就能很好的應對社會當中出現的各種狀況,不至于給他們的內心造成不適感。孩子們在自由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時,可與外界許多不同身份、年齡、性別的人聚集在一起,使他們不斷認識他人,重新認識自己,適應變化著的新環境,提高了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4 結論
面對著社會當中越來越復雜多變的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人們不斷努力去尋求適合的解決方式,最終意識到體育游戲活動在這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體育游戲活動能夠很好的解決許多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體育游戲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各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實驗數據來證實體育游戲活動在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的作用,其特殊作用是其他項目所不可替代的。體育游戲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身體上的滿足,還對學生個性的塑造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產生良好、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培養學前兒童的自主獨立性以及積極向上、勇于挑戰、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團結合作的態度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體育游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特殊作用,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社會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將來必定會成為促進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5-77.
[2]殷恒嬋,陳雁飛.運動干預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2012(2):14-27.
[3]田紅.青少年心身疾病現狀與思考[J].實用預防醫學.2009(6):1977-1978.
[4]龔定宏.上海市某社區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8)1248-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