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湘寧
【摘要】對于學前教育,最主要的就是進行幼兒園教師的素養的提升,保證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最優秀的一面,對此,需要加強老師的培養,讓老師融入到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生命過程,把孩子內心的世界展現出來。
【關鍵詞】學前教育 教師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294-01
現在來探討關于學前教育的教師的職責。對于幼師來講,最主要的就是讓孩子能夠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過完每一天,每天中,老師都要隨時監視孩子的動態,保護孩子,關注孩子在和其他的孩子交流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幫助孩子積極地開展課堂活動。而教師具備的特點是:簡單、幼兒能自我糾正錯誤、教師容易掌握指導時機。
一、教師的作用
其實,對于教師而言,不僅是傳統灌輸知識的機器,而是一個環境的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幼兒園的孩子的教育很大的程度上都與教學的教師有關,教師的態度。語言、神情、動態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最終孩子的教育質量還是要看教師的綜合素養,對此,就需要提升教師的素養,對于教育孩子方面能夠有一套良好的方案,能夠帶動孩子去培養自我發展的意識,在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有所偏差時,老師就需要及時的糾正,指引著孩子向著積極開放的方向發展。
幼兒自由學習的質量是由教師的質量決定的,強調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幼稚園實施和諧的生活教育,反對束縛兒童個性的傳統的教學法。學前教育對于兒童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學前教育要考慮兒童的特點。要對兒童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主張幼稚園“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二要重視培養兒童的良好道德品質;三要培養兒童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認識、發展藝術才能;四要重視兒童的感覺訓練和智力發展,特別是觀察力的提高等。
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教育方向
幼兒園的保教目標: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主要表現在:
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
萌發幼兒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當然,對于幼師,不僅僅只是會點簡單的計算教學和美術繪畫知識,還需要擴展其他的知識內容,把其他的內容知識也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了解的更深,當然,這些內容也需要依據孩子的承受能力來進行調整。了解學前教育學研究的方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個體研究法。
三、結語
學前教育的目標是去培養小兒在德、智、體、美、全方面得到發展,為了讓孩子練就強健的體魄、聰慧的頭腦、品德良好的社會主義新一代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