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規模不斷擴大與高速度發展,監管問題也日益嚴峻,強化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使互聯網金融行業由無序走向規范的過程。本文通過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現狀分析,給出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監管建議
一、引言
2013年伴隨著余額寶的迅速推廣,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進入高速發展期。到了2016、2017年,“e租寶”“錢寶網”等問題平臺引起廣泛關注,國家和地方監管機構密集出臺多個文件,也正因此,我國把2016年確定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的元年。加強對其監管是有效促進互聯網金融領域規范化的過程。利用互聯網開展金融活動已經形成規模,隨之而來的監管問題也日益嚴峻,仍需繼續完善解決。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現狀
我國互聯網金融仍然按照業務屬性分別由一行兩會(央行、銀監會、證監會)進行監管,但整體的監管方案都是由央行牽頭,然后由“兩會”配合完成。
2.1第三方支付的監管現狀
第三方支付的鼻祖在于馬云集團的支付寶,支付寶由于其便捷的服務以及高出銀行很多的回報率很快贏得了市場。隨后,一系列的類似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發展至今比較知名的有微信支付、買賣通、網聯在線等;不僅如此,諸多線下便民金融服務商與銀聯商務等眾多金融服務產品的衍生使第三方支付企業迅速進入發展的黃金期。如此以來,對銀行等傳統實體金融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進而導致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甚至出現惡性競爭。所以,從2005年開始我國陸續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對第三方支付進行監管。
2.2 眾籌的監管現狀
發展初期,在眾籌領域暫時沒有出臺專門法律法規,參照依靠現有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開展管理,主要包括《公司法》、《證券法》、國發[2014]17號《若干意見》等。
《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作為首部眾籌法規于2014年被頒布。經過長時間的試行,相關門檻問題凸現出來,主要包括平臺門檻、投資者門檻等,因為方向性爭議之存在,所以正式版未能出臺。在門檻問題中,對于投資人的認定是關注焦點。行業內部認為準入門檻高,沒有體現“普惠金融”的意義。2015年中旬,央行促進網絡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其中,明確眾籌意義,成為公認的“網絡金融基本法”。一個月后,證監會檢查網絡股權融資活動機構的《專項檢查通知》頒布,正式宣布摸底調研股權眾籌行業,為監管細則提供依據。在此基礎之上,一星期后,中國證券業協會關于場外證券市場的業務《備案管理辦法》生效,細致界定股權眾籌業務。將多數網絡融資平臺業務界定為“非公開”范疇;將少數網絡融資平臺業務界定為“公開”范疇,即試點。主要平臺有阿里巴巴、平安、京東等。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建議
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不斷增快以及違規平臺數量不斷增加,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監管也變得越來越重視。2016年起,行業監管政策不斷被國家收緊、各種重磅監管文件不斷被發布。行業開始大整改,一些違規運營的平臺也被要求停業整改。互聯網金融自始至終強調加強監管,保護消費者利益、發揮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互補優勢、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加強監管,不單單是對合規企業的成長有利,更是對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利。
3.1明確巨額沉淀資金及其利息的歸屬
我國法律對于互聯網金融運行流程、運行中產生的利息和沉淀資金,暫時沒有明確的說明或規定。平臺中的資金漏洞,帶來互聯網金融秩序混亂的風險,容易導致互聯網金融犯罪行為。基于此種情況,商業銀行法應針對網絡金融平臺的利息和沉淀資金問題專設一章。同樣,在相關的企業法中,亦應該就此種情況作出明確的資金流轉方式規定,增加透明度,向買家公布沉淀資金的運作方式,凈化交易環境,減少網絡犯罪,實現交易安全。
3.2正確保護消費者之合法權益
科技的發展,已經使得互聯網走入千家萬戶,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夠實現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易。與此同時,網絡糾紛也在增多。對處于劣勢地位的消費者,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辦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完善糾紛解決制度?;ヂ摼W消費一般情況下金額較小,糾紛核心常常是小額資金問題。完善糾紛解決制度,特別是完善小額資金糾紛解決制度,對于快捷有效解決問題、保護買家權益具有重要意義。二、建立監管機構。參照證監會、銀監會、環境保護者協會等組織,建立監管性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管機構。三、可以建立互聯網金融“甄別制度”。在網絡交易平臺,檢查賣家相關信息,包括注冊信息、成交量、口碑、檢查記錄等,甄別、判斷賣家經營狀態,及時清理不良賣家,保護買家合法權益。
3.3健全法律法規
依靠法律法規管理平臺、規范業務,就需要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保護買家合法權益、明確賣家權利義務,并對于不正當的互聯網行為、網絡犯罪行為進行約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國內的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迅速,金融業依靠網絡不斷拓展領域。但是,通過查閱法律文獻資料發現,我國用來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之相關的法律法規存在監管漏洞,還十分地不健全。突出問題表現為通過一些法律性文件和指導性意見,來規范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沒有高位階的法律、法規來具體規范。因此,我們首先通過提高法律位階來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首先,可以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者級別,使之更加權威。例如,通過全國人大研究制定網絡平臺監管法律法規,各級人大、政府依據總綱,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另外,需要賦予互聯網金融平平臺法律法規以國家強制力,提高這些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督。
3.4提高互聯網金融平臺準入門檻的高度
在政策方面,注冊國內互聯網企業門檻低,審查環境寬松。沒有健全法律法規進行監管約束。一些不是合法合規的企業也可以進入這一行業。由于某些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投機取巧,利用法律空子進行金融犯罪,往往危害買家合法權益,帶來互聯網金融秩序混亂的問題,必然導致互聯網消費糾紛。一旦出現問題,這些黑心網絡賣家便采取注銷公司的方法,轉戰其他地方,真正意義上的維護賣家合法利益就會變得很困難。我國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性法規,來規范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注冊和成立流程,合理備案保證信譽。中國人民銀行應在互聯網金融中做好主導工作,研究涉及詳細合理的網絡平臺登記制度和切實有效監管制度,,堅決抵制網絡失信和網絡犯罪,凈化互聯網金融的市場環境。
四、總結
總的來說,我國互聯網金融正在處于發展有利時期,因為,一個規范發展的環境比一個野蠻生長的環境更有利,市場越是規范,越是真正潛心于合規發展,著力于實體經濟,鉆研于金融科技的企業,往往就越有生存的資本與動力。相信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逐漸走向世界前列。
參考文獻:
[1]王達.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的研究與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4(12):47-57.
[2]吳曉求.互聯網金融:成長的邏輯[J].財貿經濟,2015(02):5-15.
[3]張成虎,金虎斌.互聯網金融驅動創新機制研究[J].財經論叢,2016(02):40-46.
[4]張江洋,袁曉玲,張勁波.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5(05):3-11+25.
[5]包麗紅,封思賢.第三方支付監管機制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上海經濟研究,2015(11):47-54.
[6]許峰.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39(02):67-70+74.
作者簡介:
畢思敏,女,就讀于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一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