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杏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的教育理念以其獨有的魅力得以脫穎而出。如今,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一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倘若教師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立足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從以下三方面提出了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興趣;小學
縱觀小學生這一群體,筆者發現,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思考問題以形象思維為主。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用心去學習。然而,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慣于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導致學生對數學感到厭煩。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讓每個學生體悟到學習數學的美妙。
一、巧編故事,引發學習興趣
一提到講故事,小學生便興奮不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創設相應的課堂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二十以內退位減法”時,教師可以利用編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猴爸爸與四只猴寶寶》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周一下午放學后,四只小猴子回到家里,就感到特別餓。于是,他們就四處找吃的,但是最終也沒有找到,正在他們失望的時候,猴爸爸走了過來,他的手里拿著一些甜美的水蜜桃,說道:“親愛的孩子們,想不想吃這些水蜜桃呢?”四只小猴子一邊流口水,一邊異口同聲地說:“太想吃了。”猴爸爸說:“可以給你們吃,不過你們得要答對我出的題目。”請聽題:16-8=( )很快地,猴大哥算出了這道題目,猴爸爸夸贊說:“很棒”。猴大哥開心地說:“爸爸,我還有其它的計算方法呢。”此時,學生們在想:“還有哪些其它算法呢?”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教師隨后說到:“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其它算法嗎?你們算算這個算式16-8等于多少呢?”于是,在教師地引導下,小學生們積極地思考了起來。有的說:“等于8”有的說:“等于9”整個數學課堂洋溢著快樂的氛圍。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二十以內退位減法”的興趣。
二、教學生活化,提升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解題方法,還要讓學生樂于學數學,幫助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喜愛之情,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靜態的數學課堂牽手動態的現實生活,同時,讓數學知識回歸實際生活,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讓數學課堂牽手現實生活。比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具有“軸對稱”特點的景或物引進數學課堂,從而增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悉度。相反,如果教師一上來直接給孩子們灌輸軸對稱的知識,那么學生有可能會聽得比較迷糊,難以理解軸對稱的相關知識。即便教師講得十分認真、講得特別投入,學生也不會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美妙。在他們看來,軸對稱就是一條沒有生命的虛線,他們體會不到圖形的對稱美。倘使教師轉變思路,把生活引進課堂,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對稱的事物。如:戲劇臉譜、精美的剪紙等圖片,還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蝴蝶、蜻蜓、楓葉等等。其次,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圖形存在的對稱美。另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把讓數學用于現實生活。比如: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后,筆者組織了“制作日歷送同學”的活動。筆者對學生說:“咱們已經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現在你們需要用所學知識制作一個精美的簡歷。做好后送給自己的同桌。”在課下,學生收集資料,自己設計并制作了日歷卡,這不僅鞏固了年月日知識,還獲得了豐富的、有關時間的知識。
三、重視操作,發展學習興趣
抽象性是數學知識一個顯著的的特點,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給他們搭建更多的動手操作的平臺。通過親自操作,使學生自主地去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開展“分數的初步知識”的學習時,為讓學生對分數概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教師不僅要強調“平均分”,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片平均分成2份,然后,把紙片平均分成4份、8份等。就這樣簡單地折疊、翻看,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概念加深了認識,并形成了完整的分數概念。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他們輕易地理解所學的知識。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順應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徐妍.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D].天津師范大學,2014
[2]王莉妹.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