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肅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雄厚博大的文化內涵。民俗,是社會群體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趨同性的行為模式。甘肅民俗文化風格獨樹一幟,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審美體驗和公眾意識等都有重要價值。本文對甘肅民俗文化的特征與分類進行了介紹,闡述了一些具體的甘肅民俗文化,并分析了甘肅民俗文化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關鍵詞:甘肅民俗文化 群眾文化 作用
一、甘肅民俗文化的特征
甘肅地處西北,與陜西、四川、青海、新疆、內蒙古接壤。甘肅歷史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甘肅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甘肅又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省份,不同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流碰撞,民俗文化也呈現出包容發展的面貌。民俗文化從民間來到民間去,具有強烈的民間現實生活氣息,有一定的原始性和地域性。[1]甘肅民俗文化與生活緊密相關,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傳承性,不僅具有文字和圖畫的傳承方式,還存在著脫離物質的傳播方式,比如歌舞。民俗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守性,但也會受到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的影響。
二、甘肅民俗文化的分類
(一)建筑居所
甘肅人民熱愛在建筑上表現民俗文化藝術,而住所建筑往往體現了當地的文化和習俗,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征。甘肅建筑主要是磚雕、彩繪等等。而甘肅又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例如藏族、回族、東鄉族、土族等。回族的磚雕技藝精湛,頗有盛名,常用于住宅建設和寺廟建設,既結實又美觀。而彩繪也是甘肅人民經常用于表現民俗藝術的形式,不但美輪美奐,更能夠保護建筑。[1]
(二)歌舞樂藝
古時勞動人民表達感情都是通過歌舞、樂器等,所以歌舞樂藝是甘肅人民流傳的珍貴的文化。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蘭州太平鼓,已有600年的歷史,具有群舞等多種表演形式。慶陽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吹打樂,經歷代藝人不斷加工傳承,作為民間音樂中的一個獨特樂種,曲牌多樣,演奏內容豐富。敦煌曲子戲源于明清的民間俗曲,舞蹈輕盈活潑,形象生動。甘肅各族民歌豐富多彩。藏族民歌唱詞洗練,富有文學性,旋律優美。裕固族民歌題材多樣,以敘事、詠情為主。環縣道情皮影戲,千年歷史,風格獨特。其與當地群眾的風俗習慣相融合,構思奇妙,皮影雕刻細膩逼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些歌舞樂器技藝都體現了甘肅民俗文化中勞動者的風貌和審美,傳達了甘肅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三、甘肅民俗文化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活躍群眾精神生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民俗文化可以滿足群眾多種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一個地域的人們生活要素的形態,涉及到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由于文化的特性,民俗文化也必然和群眾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出于文化本身的特質,民俗文化不是依靠理性層面,而是借助于感性的層面與群眾建立心理聯系。所以,民俗文化能夠與群眾建立感性的認知,活躍人們的精神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不同時代的新理念融入民俗文化之中,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域的群眾對甘肅民俗文化進行于挖掘和發展。[2]積極地發展和參與民俗文化,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二)促進群眾和諧的人際交往,促進社會和諧
甘肅民俗文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可以引導群眾進行健康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比如河州賢孝是流傳在甘肅的一種傳統曲藝,表演內容多為頌揚忠臣良將、父慈子孝、懲惡揚善等正能量內容。通過曲藝的形式宣揚中華傳統美德,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而形成和流傳于甘南藏族一帶的民歌題材廣泛,歌詞充滿了濃重的神話色彩。甘南藏族民歌促進了漢藏不同民族人民的和諧相處。
(三)提升群眾的審美品位和公共意識
甘肅民俗文化中有不少民俗活動是可以由廣大群眾一起參與的,比如蘭州太平鼓、各類民歌等。甘肅有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文化組織和娛樂場所,在這些地方開展民俗活動有利于群眾形成對公共社會事務的關心,推動基層組織的文化建設,促進培養群眾的公共意識。同時,優秀健康的民俗活動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熟悉當地的歷史文化,激發當地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四、結語
甘肅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千年傳承,許多具有極高價值的民俗文化已經慢慢消失于歷史長河當中,我們要保護并傳承甘肅民俗文化,讓這些民間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麗.論甘肅民間民俗美術和設計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5(13).
[2]謝菊蘭,張小東.社區民俗在打造文化蘭州中的作用[J].蘭州學刊,2006(08).
(作者簡介:蒲霞,女,本科,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少年兒童業余體育運動學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群眾體育)(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