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森
【摘 要】 小學語文學科是學生系統學習漢語的初始階段,對學生今后各個學科學習有著重要影響。新時期,隨著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對各個學科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及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學科,要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及時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革,促進學生綜合員素養全面提升,最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依然面臨不少突出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采取措施將其解決。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困惑和對策進行分析,希望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困惑;對策
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學科,語文不僅有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和中國漢字的作用,而且也是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語言工具。學生在面對語文學科時,對該學科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到后續學習。而良好的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最終提升小學生整體素質。新課程改革對義務教育階段各個學科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通過推廣素質教育來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和文化傳播學科,更要緊跟新課程改革要求,及時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作出改進,摒棄過去應試教育模式,將課堂完全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當然,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面對這些突出問題,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然后采取針對性措施將其解決。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
學生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是具備語文綜合素養,只有學習好語文,才能有更好的理解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向前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弊端,其中較為突出的表現就是普遍教學活動受到應試教育理念嚴重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依然采用填鴨式教學,并把教學目標片面的停留在應試教育基礎上,忽略了小學生綜合素養培養,阻礙了小學生各項素質提升,對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產生了極大不利影響?,F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1小學語文內容缺少文學性
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文化在社會中涌現,相對于當代流行文化,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了解越來越少。傳統文化淡化也體現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小學語文越來越缺少文學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應用豐富的視頻資料開展輔助教學,再加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激烈討論,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但是深入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很多教師并沒有將新課程改革要求充分理解,課堂教學中所應用的所謂的教學改革推廣的教學方法浮于表面,很多教師并不能將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效結合,缺少了語文學科中純粹的文學性,普遍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氛圍,增強教師和學生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往往會在一堂課堂內增加很多課堂活動,活動增加的同時,忽視了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大量活動使得教師和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教授和學習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豐富文學內涵。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豐富教學內容,實際上打著教學改革口號的虛偽包裝,其本質依然是應試教育。不能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再精美的教學課件,再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視頻,也只是應試教育的虛假外衣。
1.2改革認知深度不夠
縱觀新課程改革以來出現的眾多現實教育問題,可以發現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改革本質和改革實際要求把握理解不準確,教學改革不夠徹底,改革深度不夠。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程要求下,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注意控制課堂中的教學節奏,轉變教學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不自覺的向著應試教育邁入。雖然表面上提倡課程改革的新教學理念,但教學中不斷給學生灌輸思想,試圖將自己的所學全部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模式依然沒有改變。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下,不給學生思考、創造的機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往往將提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混淆。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思想中,認為提問就是問題探究,不去主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僅僅是針對課本中的實際問題向學生提問。上述的種種表現就是對新課程改革認知程度不足所致。
1.3改革思想貫徹不徹底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關系轉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注重和學生開展互動交流,用問答式、探究式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然而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由于改革思想貫徹落實不徹底,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步入極端。具體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注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地位,將整個課堂全部交還給學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漫無目的的學習,課堂紀律差,教學效果不高。還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依然殘留著過去應試教育的理念,在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時,往往重視和所謂學習優秀學生互動,對于成績一般或者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少關注,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不能開展差異性教學。
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2.1突出小學語文文化的傳承性
在我國十幾年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小學語文教學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傳統教育理念下,使得我國傳統文化也得到一定傳承,讓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強烈的求知欲望。為了更好適應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語文的文化價值,讓整個課堂教學更好地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更能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在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確保教學活動更加貼近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不僅僅是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技巧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更應該將小學語文學科的文學性特點全面納入到改革方案中。通過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2.2倡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創新性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創新意識,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各個方面做出適當調整,確保照顧到各個方面。雖然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與教學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教學評價機制沒有緊跟發展,這也就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缺少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的科學評價。如果依然沿用傳統評價模式,教師則難以更好的應用全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向著應試教育轉變,無法對小學語文教學革新。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小學語文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這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時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實現評價機制創新突破,從客觀角度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順利推進。
2.3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職業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質量如何,直接由教師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決定。教師不僅是教育改革的實踐對象,還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主導者,他們處于教學第一線,和學生接觸最為密切。教師專業素質如何直接對學生成長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因此,就要求學校經常性的組織和新課程改革培訓內容,通過培訓,及時更新教師教育理念,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同時,學校還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學資源,將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本校實際情況有效結合, 穩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向秩儀.理性對待小學語文課程整合[J].語文建設,2016(35)
[2]農民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科教導刊(下旬),2016(12)
[3]陳紅.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體會[J].科教導刊(下旬),2017(01)
[4]宋汪洋.反思與重構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材[J].語文建設,2017(02)
[5]張永忠,趙引弟.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
[6]王海燕.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
[7]許瀟.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8]羅燕.基于國際化視角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論改革[J].長沙大學學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