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萍
【摘 要】本文緊緊圍繞如何構建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結合自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實踐,有針對性的論述了營造良好課堂心理環境,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
【關鍵詞】構建;初中思品;課堂心理環境;策略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教學任務而形成的精神環境,是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由教師的心理環境和學生的心理環境兩個方面構成。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通常表現為融洽、和諧、活躍、主動、有序等。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本人結合多年來在日常教學中創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實踐與研究,就如何在初中思品課堂中營造良好心理環境談談自己的所得。
一、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營造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前提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該是這種人?!苯處煹淖陨硭刭|和人格魅力是首要的教育資源,具有超強的教育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人格不但會影響到學生的素質和人格發展,還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得有一桶水?!弊鳛槌踔兴计氛n教師,就應當是“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 教師首先應具有較高的學識水平和能力。我們不僅要深入鉆研教材、課程標準和中考要求,而且還得對思品課的相關學科廣泛涉獵、深入研究,系統掌握初中思想品德課所涉及的內容體系及其最新發展動態。除了本專業的知識外,還中懂得哲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等知識。在教學中,還要有較強的洞察力和辨析力,能結合國際國內最新形勢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并指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還必須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前提?!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人格的表率作用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學識淵博、為人正直、穿著得體、語言文明的教師會在學生中樹立較高的威信,會對學生產生很強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敬其師,便效其行。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二、真摯深厚的師生情感——維持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紐帶
寬松自由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學生暢所欲言,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可營造這樣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師生情感是維持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紐帶。
首先,要尊重學生,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念。我們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學生觀。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還是在課外的師生交往中,我們都應當更加尊重學生,把學生擺在一個與我們更加平等的地位,積極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不但要把自己視為學生的長輩,更應當把自己視為學生的朋友。要堅決拒絕高高在上,讓學生敬而遠之的做法。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最基本的條件。
其次,要關懷學生,建立親密的師生感情。師生關系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決定的。初中學生正是學知識、學做人的關鍵時期。同時他們又正值青春發育期,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也容易導致心理上的失衡,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效果,甚至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真誠地關注學生,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巧妙而正確地引導他們解決各種難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保持健康的心態,既是作為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建立親密的師生感情的良好契機。真摯深厚的師生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又是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重要基礎的。
三、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調節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內在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要做好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學科知識相對比較枯燥、乏味,教師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
一部精彩的電影往往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一個好的課堂引入,將會使教學活動事半功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從巧設情境導入課堂著手。巧設懸念能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初中思想品德課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而教學案例在生活中舉目皆是,只是學生往往留心不夠,一旦被教師點化出來,往往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師更應該多關注網絡熱點、網絡熱詞、新詞。結合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創設好情景,不著痕跡地將學生引入到對新課的學習中來,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其次,多元化呈現,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絕大多數學校的普及,教師可以用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直觀的音頻效果和智能性的啟發誘導功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四、靈活的教學方法——構建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手段
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法,對于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課課堂心理環境不佳,往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滯后,重“灌輸”輕“引導”的傳統教學方法不可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教師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的特點,了解學情,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舉例作為溝通理論和學生生活的橋梁,能有效地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教學中,我應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分析研究,在具體的案例情境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既可以運用教材現成的案例,也可以選擇更貼切學生實際和學生興趣的案例,還可以結合地方特點和本校實際,多渠道多角度的選擇案例。另外,針對教學內容實際,還可以創造性地整合案例。在教學實踐中,我還嘗試了以一則典型案例或材料為主線,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置多個情景的“一例到底”的案例教學法。教學中教師圍繞“一例”展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通過“一例”把一整堂課串聯起來,這樣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推動事件情節的發展,讓案例緊扣教材內容,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學生心理輕松愉悅、情緒高漲,積極合作、勇于探索,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科知識的生成、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都可以借助這樣的探究活動得以實現。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從教師自身知識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出發,注重師生情感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并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以良好的心態努力投入學習,互助共進,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從而促進學習的高效進行。當然,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提高初中思品課堂的實效性,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努力探索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新策略。
【參考文獻】
[1]王希永,田萬生編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開明出版社,2003
[2]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周敏芝.課堂心理環境的構建,中國教育報,2005-9-28
[4]麻彥坤.創新教育需要的課堂心理環境,教育探索,2005-5-20
[5]孫亞杰.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優化課堂教學,全國教育教學論文暨教案選萃,2003年12月第一版
[6]鄧加航,李愛蘭.構建政治課堂良好心理環境的認識和實踐,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