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寧
[摘 要]估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策略。在小學數學體系中,數學估算教學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才能達到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的目的,進而提高學生利用估算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本文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估算教學
2011年的《新課程標準》中便指出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對于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設計也提出了全新的標準,要求在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必須使理論學習和實踐生活充分結合起來,重視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重要作用。近幾年,我在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使學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技能,及估算的教學設計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開展估算教學的意義
估算是根據具體情況及有關知識,對事物的數量或算式的結果作出大概的推斷或估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估算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猜測、推理、判斷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開展估算教學對學生學習具有重大意義。
1.加強學生對事物整體感的認識。估測物體的長度、估計事物的屬性、估計事物的變化,都能使學生感受與生活實際的關系,增強學生對事物整體感認識,做到心中有數。
2.發展學生的數感。數感主要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估計等方面的感悟。這是一種直覺思維品質,學生能對生活中的數結合生活現象進行描述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3.提高精算質量。精算前估算使學生靈活掌握方法;精算后進行估算,增強學生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這種習慣的養成,利用提高精算質量,減少計算失誤。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學生經常參與數學活動,觀察事物常量,積淀成生活常識,從而抽象出數的過程,利于增強學生的觀察力。
二、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國家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1.生活情境中,感受估算的價值。首先,教師要有估算的意識。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相關教學內容,有步驟地將估算與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聯系起來,逐步滲透,讓學生不斷加深認識。如學習米和厘米的認識后,問學生“1米約相當于多少支鉛筆的長度之和?”;再如:《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教學時,教師就創設了小朋友去游樂場買票的問題情境:登月火箭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夠嗎?產生了估算的需要。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估算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受估算的樂越,體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便捷性,體會估算應用的價值。
2.滲透估算的方法。估算并不是憑空猜想的,如何進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準確性呢?這與教師的教學關系密切,教師教學中要強化估算意識并結合教學內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將一些估計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間接地滲透給學生。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為例,在估算54×48時:(1)大估,60×50=3000,結果小于3000。(2)小估,50×40=2000,結果大于2000.(3)四舍五入估,50×50=2500,結果在2500左右。(4)接近整十估,54×50=2700.教師對多種方法給與學生激勵性評價,激發估算興趣。
3.構建估算情境。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資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創設各種各樣的具體情境,如購物付錢,旅游乘車等等。現實的生活情景,既能通過估算合理地解決問題,也豐富了與數學有關的生活體驗,增強學生估算的應用意識。如下面這樣的故事情境:快開學了,媽媽給樂樂100元錢去買文具,樂樂在文具店里看中了一個78元的書包和一個27元的文具盒,付錢時售貨員阿姨告訴他100元錢不夠,樂樂羞得臉都紅了。
師:小朋友,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尷尬的事啊?
生1:沒有,買東西前應該先根據標價算算需要多少錢,自己帶的夠不夠。
生2:可是,78+27這樣的題目我們還沒有學過呢?
生3:老師,我會筆算78+27=105(拿起草稿紙迫不及待的)
生4:在課堂上可以用紙筆來算,可樂樂在商店里拿出紙筆來算不太方便,而且有點兒丟臉。
師:確實是,那你們能不能想一個簡單的方法很快判斷一下78+27會不會超過100元呢?請小朋友們仔細思考后再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生5:我們是這樣想的,78與80比較接近我把它看作80,27看作30,加起來是110超過了100,所以不夠。
雖然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引入估算教學,但是,學生確實是在那樣的情境中感受到了估算的需要和價值,確實是發自內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了。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滲透。
三、估算教學的策略
1.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因此,教師應以此為指導,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主動觀察、分析、比較、交流和探索中認識到估算的實用性,體驗到估算的趣味性,進而提高估算的積極性。如:在教學加法估算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聰聰一家去吃飯,點菜的菜單如下:蔥油鳊魚18元;青菜粉絲煲9元;千張肉絲12元;鹽水河蝦28元。大約需要多少錢?
對于以上情境,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錢,何況情境中有4個數量,學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結果,就會運用估算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學段教學估算,還要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大約、大概、差不多”等詞語的意思,這有助于學生選擇合適的計算策略。
2.合理生成,簡約實效。估算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如果沒有解決問題的需要,也就沒有估算的必要。因而,在估算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合理地生成估算。估算教學追求簡約,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繁瑣數據簡約化。
3.持之以恒,啟發滲透。估算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經過長期、有計劃、有步驟地滲透和訓練,在發展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同時,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開發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估算因素,抓住各種有利時機讓學生進行估算,將估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受到啟發、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從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入手,結合生活素材,構建科學的估算教學情境,輕松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學也應致力于探究數學知識如何更好地應用于實際,來提升小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宇星·小學數學《乘法估算》教學設計與反思[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
[2]駱東霞·試論小學數學的“估算”內容及教學設計[J].科學中國人,2016(9).
[3]陳華珠·小學數學估算教學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4]趙振國·兒童估算發展研究綜述[J],學前教育研究.2007(3).
[5]孫維佳·談小學數學估算的現狀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