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
[摘 要]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的四大基礎模塊,學生在感官的充分調動下,自由的徜徉在語文的情境中,感受語文的真知灼見,由淺入深的領會語文的內涵,掌握語文的文本真諦,在不同對策題材與故事脈絡中,梳理文章的情節與發展順序,遷移自身的情感獲得思維的發散,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小學生從啟蒙時期開始就已經具備的,但學生的自主能力還較為薄弱,需要教師不斷的澆灌,在語文的教學環節,時刻的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能夠同步化提高,以點帶面的促進語文的全面發育。
[關鍵詞]提高;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小學語文的教育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簡單的去聽、去讀、去說、去寫,而是在聽中集中注意力,在讀中領會文章的內涵,在說中表述獨立的觀點,在寫中寫出創新感悟,對于認知淺薄,且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想要實現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步培養,教師肩負重任,語文教學中應摒棄以書面成績為衡量標準的陋習,關注學生的個體成長,因材施教的了解學生在語文中學習的困惑與不足,及時的幫助學生消化知識,填補學生的認知漏洞,逐漸讓學生揚長避短,認為自己在語文學習中“能行、可以”,學生真正的投入情感去感受語文,逐漸升華文學素養。
一、提高小學生“聽”的能力
聽是語文教學的第一步,可以說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聽講,那么再優秀的教學方案都無處施展,小學生難以全神貫注的保持活力,在語文的聽講中,總是不明所以,容易被其他的新鮮事物吸引,教師若是直截了當的對學生批評教育,一些學生不但不服管教,反而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在語文中更加自暴自棄,教師想要促進課堂的互動,那么就應該了解這一個年齡段的人喜歡聽什么,對癥下藥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帶有濃厚的好奇心參與語文的探究,為后續語文的教學深化開展做好了鋪墊。例如,在進行《蒲公英》一課的講授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如"同學們有沒有見過蒲公英?",以此來引出要學習的課文,待學生將情緒轉到課堂上之后,教師可帶著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認真聆聽,并思考課文中描述的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更適合生存在什么地方?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認真感受教師朗讀的課文內容。最后,教師將學生的各種大膽猜測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再次朗讀課文,以此加深學生對蒲公英的印象。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聽的能力。
二、提高小學生“說”的能力
語文概念的“說”是指學生對某一事物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說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準確、簡明、流暢地進行教學活動。說話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其中包括:組織內部語言的能力,快速語言編碼的能力,運用語音、語速、語調和態勢語準確表達的能力。
1.演講法。針對學生平時滔滔不絕,課堂上訥訥無言的現象,我請他們把平時講的有趣的話講給大家一起聽。逐漸形成一個“我要說”的良好氛圍,乃至發展成為課前的“一分鐘演講”,其方式自由命題、抽簽決定兼而有之,內容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由于說話環境寬松,一位從不敢發言的“老聽眾”終于克服了怯場心理,第一次走向了演講臺,不僅鍛煉了口才和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戰勝了自我,增強了自信心。
2.爭鳴法。教學中,辯論最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語言細胞。針對大多數學生不輕易認輸的心理,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針對某些關鍵問題精心設疑,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已見,辯論爭鳴, “說”的訓練已開始進入“自由王國”,對課文的理解分析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三、提高小學生“讀”的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色的文章,如:《夕陽真美》、《霧凇》、《西湖》、《東方之珠》和《廬山的云霧》等。引導學生多讀這些美文,不僅可以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還可以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懷。例如《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時對廬山的云霧進行了多方位、多層次的描寫,對籠罩在山頭的云霧作了一個傳神的比喻,把它比喻成是戴在山頂上白色的絨帽,把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形象地比喻成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在空間上描寫了云霧的全狀。對眼前的云霧,作者作了大膽想象,這樣寫道:“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這樣的想象,這樣的大膽比喻,給人以美的享受,好像朱自清夜游荷塘一樣,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美讀課文,學生腦海中出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廬山的千姿百態,在云霧的變化中呈現出瞬息萬變的色彩。
四、提高小學生“寫”的能力
《心理學綱要》指出:人們對外界的刺激有趨新、好奇的特點。新奇的東西才能喚起人們的興趣,才能在新的視角、新的層面上發掘出自我本質力量的新層次并保持它。例如,《珍珠鳥》是人教版五上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親切優美,情感細膩愉悅。那么,如何讓學生領略馮驥才這如拉家常般溫馨美好的表達特色呢?教學中,我發現文章是從作者的角度描繪他與珍珠鳥之間相處的和諧與愉悅的,至于鳥兒對作者的感情則隱含其中。因此,在學生初步理解感知的過程中,讓他們進行分步改寫。 此時,學生化身為可愛的小珍珠鳥,充分調動自身的語言庫存,與文本語言進行積極鏈接。他們在興趣盎然的語段填寫和改換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領悟到散文這種自我感悟式的寫作特點以及親切自然、優美流暢的語言特色。
五、結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魅力,以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獲得大幅度提高。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們教師必須具備一定得素質,才能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聽說讀寫訓練,而達到初步的聽說能力,并在聽說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趙小華. 四大基石 助學生學好語文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J]. 語文世界教師之窗, 2016(4):31-32.
[2]郭宏偉.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聽說讀寫能力[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6(3):59-59.
[3]陳興文.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J]. 速讀旬刊, 2015(12).
[4]劉正權. 小學語文教學之聽說讀寫能力培養[J]. 速讀旬刊,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