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對于智力有障礙的兒童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于正常孩子較低,對于數學這樣一門有一定抽象性的學科來說,學習起來是有很大難度的。因而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應采取特殊的手段和策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游戲通過有趣的形式和直觀的過程能夠將數學知識和算理更簡便的展示出來,對于智力障礙兒童來說更易理解。本文就對游戲教學法在培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供業內教師參考。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培智;小學數學
智力障礙學生和其他的小學生一樣,也喜愛游戲活動。這樣一種有趣且簡便的學習方式更能吸引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一直以來,培智數學教學都是一大難題,兒童根據智力障礙的不同程度,在學習過程中面臨極大的困難。如今,教師不妨將游戲教學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這樣一種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形式來開展趣味化的教學。
一、游戲教學個體化
針對不同難度和內容的數學知識,教師應選擇合理的游戲方法。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兒童智力障礙的程度,把握好游戲的難度,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獲得收獲。比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減法運算時,學生思維不活躍,無法掌握數的組成與分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個體輔導的游戲。個別輔導是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輔導方式,一個人操作、一個人學習共同配合完成游戲。比如可以采用骰子游戲。拿兩個骰子,告訴學生得8與3。8個點減去3個點,還剩幾個點啊?對于一般的輕度智力障礙生應該能答出來。而中度、重度智力障礙生如果還沒弄懂的話,教師可以在草稿紙上劃8個點,再用筆劃去3個點,經過這樣的提示后,然后看看學生是怎么回答的。接下來,趁機向學生引出“―”,告訴學生這叫減號。減號主要是指一個數被拿去或減掉一些數。然后在紙上寫下阿拉伯數字8、3、5,問學生減號、等號分別應該標在哪里?最后列出8-3=5的算式。告訴該學生這是一道減法運算題。通過個別輔導的游戲方式,調動學生的手、眼、耳、嘴等多種感官,提高教學效果。
二、游戲教學生活化
智力障礙兒童很難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缺乏實踐意識。這一點教師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滲透,從學生們的身邊事物入手,讓他們更容易感知到數學的來源和應用的范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要將數學語言轉化為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更易理解。比如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給這場特殊教育注入生機與活力。多媒體工具集圖片、文字、動畫于一體,刺激智障學生的大腦,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比如在學到3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嘗試把喜羊羊帶到課堂,與這些學生們一起比賽學習。并且把全家福放在多媒體課件中,讓學生數數。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注意力也就集中了。因此,可以說多媒體教學給培智數學課堂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培智數學教學。
三、游戲教學情境化
情境化的游戲與生活化的游戲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情境教學相對來說更加的具有帶入性,也更能讓他們將所學加以實踐,因而也應成為教師開展游戲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關于認識人民幣。普通兒童對人民幣的認識根本就不成問題,對于輕度的智力障礙生來說,問題也不大。因為他們有購物的經驗。然而對于重度的智力障礙學生來講,則比較困難了。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購物、什么是人民幣。因此,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在剛開始的時候,先通過一段視頻,給學生展示小朋友在商場、超市購買玩具、漫畫等結賬時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需要用什么東西,才能買回自己喜歡的玩具。還要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從而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達到教學目標。
四、游戲教學趣味化
趣味化的游戲教學并不單一注重游戲的趣味程度,由于趣味性更強,學生的參與興趣強烈,所獲的教學效果也更佳。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盡量使游戲的過程積極活躍,讓智力障礙兒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比如,通過撲克牌的“小貓釣魚”游戲,牌數分成一樣多的兩份,一人一份。一個人先放一張牌在桌子上,另外一個人也把牌按順序放在桌子上。放牌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出上面的數。看到相同的牌,就把這兩張相同撲克牌之間的牌都全部收起來。通過反復游戲,智障生就基本能夠認識牌上的數。在玩累之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圖案進行分類。在學習圖形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把各種圖形放進口袋里。讓學生摸一摸,并根據感覺說出圖形。或者教師說出一個圖形,學生根據觸覺,判斷圖形的特征。這樣能讓智障生覺得數學是很有趣的,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育能引起學生興趣時,學生學習精力集中、思維敏捷、記憶深刻、想象力豐富。因此,智力障礙學生普遍存在注意力渙散、自制能力差、反應遲鈍、情感體驗不深刻、目的性不強等特點。針對學生這些特點和愛玩的心理特征,我們在邏輯思維較強的數學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就可以使學生在唱唱、跳跳、說說、畫畫中獲取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如,在設計教學“認數7”這一課時,導入的環節中我為了讓學生感受7到底有多大,老師先拍7下手掌,學生數一數拍了多少下,再讓學生跟老師一起拍7下手掌,站起來跳7下。這樣不僅能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練習環節中,我設計了一次“數7”比賽,每組派出一個學生,分別數出7張椅子、7只熊貓、7個蘋果和7個茶壺,看哪組的學生又快又準。隨后進一步提高練習,讓學生用彩筆畫出7個自己最喜歡的水果。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剛學習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增進了集體的凝聚力,即使是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在其中各取所需。培智數學的課堂因學生的積極參與而變得精彩。
五、結語
總之,游戲教學法是一種具有較強直觀性、趣味性和豐富性的教學形式,對于智力障礙兒童理解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起到了簡化的效果。能夠在基礎教學階段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進而更好的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芳.游戲教學法在培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8).
[2]王瑞.游戲教學法在培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儷人:教師,2016(14):32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