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因為這部分內容的特殊性,使得很多學生將習作作為語文學習的難點。將“微課”巧妙的運用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沖破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在微視頻的引導下,學生能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從而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本文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微課”的應用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微課;應用
“微課”是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授課的一種重要手段,主要是結合多媒體技術,教師根據所學內容設計相關視頻,一般情況下視頻時間要控制在5-10分鐘之間,每個視頻都是對一個知識點的概括和分析,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高效的獲取知識,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將“微課”教學巧妙的應用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將生活實際與習作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學習能力。
一、妙用“微課”,激發習作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資源,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作良好的教學情境,最大化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盡可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習作創作中來。教師在選擇微視頻進行教學時,最重要的就要考慮視頻的趣味性,只有對學生有充分吸引力的視頻,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從而也能更好地增強習作創作效果。以“風景”為主題的習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多角度挖掘“微課”資源,教師可以設計自然風光的教學情境,比如九寨溝的秀麗風光、香山紅葉的絢爛;也可以設計歷史人文的教學情境,比如傣族潑水節的熱鬧、藏族摔跤的壯美,更可以結合當地的風景進行微視頻創作。總之,教師要讓學生在5-10分鐘的視頻中提升寫作熱情,開闊思維,理清思路,進一步將情感融入其中。要想更好的提升課堂活躍度,教師還要選擇互動性強的視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將視頻中的場景“搬”到課堂中來,即讓學生對視頻中的場景進行模仿,全身心的融入到視頻中,教師也進行配合,從而能有效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在討論中讓習作課堂“活”起來。
二、巧用“微課”,豐富習作素材
素材是習作創作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素材的文章沒有“靈魂”。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盡可能的深入挖掘和提煉“微課”素材。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中有這樣一篇課文《絕招》,其中,文章細節比較突出,比如,“……,唯獨他,鼓著腮幫子,瞪著眼珠子……”教師完全可以將這些細節描寫在“微課”中進行分層展示,從而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細節描寫素材。另外,在平時學習中,教師可以留心記錄下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比如,學生在運動會中的表現、在學習成績進步時的表現、甚至還可以記錄學生在犯了錯誤被批評之后的表現,總之,教師要全方位的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然后制作成視頻,在合適的時間里,將這些視頻播放給學生,由于這些視頻中的人和事都是與他們日常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的,因此他們對這些資源也會更加重視,并能夠深深的將它們印在自己的腦海中,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在平時的訓練和考試中不至于無話可寫。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多留心身邊的事物,可以與學生一起開展實踐活動,以各種方式截取記憶深刻的畫面,讓學生在寫作時不至于無事可寫,在對生活細節的捕捉中,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進一步豐富作文內容。教師在平時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有意識的為學生播放相關名人事跡、娛樂趣聞、社會熱點視頻,在微視頻的觀看中積累寫作素材,還能節省素材摘抄的時間,進一步提高寫作效率。
三、善用“微課”,理順習作思路
在正式開展習作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應用“微課”進行課程設計,進一步明確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為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指明方向。以“美食”主題的作文為例,教師要利用微視頻,盡量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進行思考。比如,在以“皮蛋瘦肉粥”為題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創作兩段微視頻,一段可以是對皮蛋瘦肉粥的制作過程的介紹,涉及所需要的食材的準備和食物制作的過程;另一個可以融入真實的故事情節,比如,媽媽每天早起為孩子精心準備“皮蛋瘦肉粥”,從而能夠讓美食更加具有生活化特點,當然,也可以從別的角度去設計視頻,總之,無論設計怎樣的微視頻,其目的都是要體現作文中重點需要考慮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出一種比較好的“創造”情境,實現美食的多維度展示。在這些引導下,學生能夠結合自己所想,進一步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從而能夠初步列出作文提綱,在此基礎上進行作文創作,也會更加簡單。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開發思維,理清思路,教師還可以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比如“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皮蛋瘦肉粥?”或者“它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你們在看到或者喝到皮蛋瘦肉粥的時候會不會想到一些人和事呢?”基于此,學生就會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新一輪的思考。
通過對微視頻的觀看和教師的語言引導,學生基本能夠圍繞“喜歡”這一主題構建自己的寫作提綱,主要涉及兩種寫作形式,一種是圍繞主題進行選材,一種是結合習作題目進行創作??梢?,在“微課”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的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的創新。
四、活用“微課”,掌握習作技巧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知識水平也不高,教師如果只是留下一個主題或題目讓學生去寫,學生很容易找不到思路,時時不能下筆,感覺無事可寫。所以,當前很多小學生對作文都有一種較強的抵觸心理,一涉及到作文的問題,他們就會感到巨大的學習壓力,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為了降低學生的寫作壓力,教師就要在平時教學時,更加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的訓練。以人物描寫為例,這是小學語文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通過“微課”手段,先給學生播放一個短視頻,比如播放一個學生植樹節植樹活動的視頻,先讓學生從整體上進行觀察,然后對其中的一個人物進行具體觀察,包括他的行為、語言、動作,以及神情,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對其中一個人物進行描寫。顯然,對于小學階段的寫人作文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結合事件對人物進行細節描寫,即人物的語言、行為等,借助“微課”手段,教師能夠將寫作技巧更生動的傳達出來,有助于學生對技巧的有效掌握。
五、靈用“微課”,創新習作教學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一般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進行的,即教師在課堂上結合課文內容或者結合教材要求,向學生留一個作文題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分析和創造,顯然,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比較少,學生比較被動,因此,習作興趣也比較低。而引入“微課”,教師可以對微事物進行合理運用,讓課堂“活”起來。比如,教師想讓學生以“我喜愛的小動物”為題進行習作訓練,顯然,小動物本身就是活潑的、好動的,因此,要想增強作文的生動性,就必須將小動物的“動態”特征表現出來。而“微課”恰好能很好的表現這一點。教師在正式教學之前,可以借助手機和DV等攝像工具,對小貓、小狗、小金魚等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動物的日常行為進行錄制,比如,小貓捉螞蚱、小狗咬自己的尾巴、小金魚吃食等,然后教師將這些視頻剪成一個5-10分鐘的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當然,并不是播放完就讓學生直接寫,這樣與傳統教學方法一樣,也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小貓為什么突然不動了?”,“看!貓的爪子在干什么?它是不是在等待時機”,“你們有發現小貓叫聲的變化嗎”。在教師的這些語言的引導下,學生就會將情緒更好的融入到視頻中,甚至可能會在潛意識里將自己想想成主人公“小貓”,因此,學生的感悟能力也會加強。如果教師發現學生們的興致比較高,但是視頻播放太快,沒看清,可以將小貓的動作設置成慢動作,讓學生仔細觀看。在觀看完這些“動畫”之后,學生再讓學生結合動畫,發揮自己的想象去創作,學生就會主動加入對小貓的動作,甚至神情的描寫。在這種潛意識的感染下,學生能夠更好地抓關鍵、抓細節,從而有助學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對“微課”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作文創作環境,讓學生在超高的學習興趣中,將被動學習模式轉為主動,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對于學生更好的梳理寫作思路、掌握寫作技巧創造條件。同時,在“微課”資源的利用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對寫作素材進行積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金龍.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J].新課程,2016,(12):24.
[2]鄒軍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對微課資源的開發及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7,(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