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秀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挖掘語文中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進步。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挖掘素材內涵,重視詞句鑒賞,設置總結環節,還要注重在作文教學中的滲透,都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本文主要探究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可行性;策略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日漸成為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基礎學科教學是保證健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起步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此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特點,在具體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緒,促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較高,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具體教學中會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教師可利用具體內容指導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而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礎保障;第二,語文教育實踐性較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以此為學生提供感知和體驗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自身的心理狀態和情感變化;第三,語文教學內容包含豐富的人文因素、情感因素,為了獲取這些知識,學生心理體驗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優秀的課文或素材也會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心理品質。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策略
1.挖掘素材內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品質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豐富的素材,很多來自生活現實,并且很多素材均蘊含明顯的心理要素,基于此,教師可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要求,有效挖掘素材內涵,深入讓學生與素材文本直接對話,進而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學生心理。例如在小學課文《落花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制作關于花生常識的小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記錄關于花生的相關知識。在視頻播放結束后,讓學生說出花生的好處。等到學生全部發言之后,教師引出文章內容,并重點講解文中父親的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從而引導學生感知花生具有的可貴品質,并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將其遷移到人身上,人也要像花生一樣,要有花生的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健全人格。
2.重視詞句鑒賞,深入理解感受文章情感
詞句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重視詞句鑒賞,以此陶冶學生情懷,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此保證學生心理處于健康狀態。例如在《校園里的畫》的教學中,這篇文章貼近兒童生活,以第一人稱敘述,展現了“卡佳”善良、寬容的優點,并折射出“我”嫉妒、高傲的缺點。教師可以以“卡佳”和“我”不同的性格特質為切入點,講解重點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深刻內涵。以第7自然段為例,本段主要描寫“卡佳”主動寬容我,使我感到不好意思,感情細膩真摯,教師重點講解“我”情感變化的句子“我看她態度十分誠懇,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并將其與前文“我”不服氣的描寫進行對比。同時教師可以分配人物角色,要求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這樣當融入到角色之中以后,通過實踐體驗,將會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虛心學習別人長處、待人寬容友好是一種美德。
3.設置總結討論環節,升華知識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且漫長的過程,每一個素材的使用,每個教學活動的設置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具體教學活動的同時,教師應注重總結提升,通過對教學活動或教學內容的總結,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情緒變化,并提升自身判斷是非的能力。仍以《校園里的畫》為例,教師在教學最后設置了探討交流環節,為學生設置了如下問題:“在學習課文之后,你認為卡佳具備什么樣的優點?你想對她說些什么?你覺得這樣做好嗎?如果你是她會怎么做?”其中,敢于發現自身缺點,謙虛和誠懇是學生提到最多的優點,這些優點也是小學生需要學習與養成的,是平時生活學習中需要的。基于此,在總結討論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不知不覺中影響小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進而深化心理健康的教育效果。
4.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引導學生宣泄情感
作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釋放內心壓力,宣泄煩惱、躁動等不良情緒,所以作文教學也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便于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您聽我說》《這件事我很后悔》等等,鼓勵學生要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宣泄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
三、結語
總之,當前社會上越來越關注少兒的成長進步,心理健康教育日漸成為小學教育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基礎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引導其形成健全人格。語文學科自身特點鮮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優勢非常顯著,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在實踐教學中探索有效的滲透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愛年 . 樂學·體驗·領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2015(04):23.
[2]趙永英 .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課外語文:上,2016(08):141.
[3]李月玲 .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5(24):267-268.
[4]陳玲 . 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