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喜
[摘 要]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都是被動的學習數學知識,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初中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新課改的新理念促使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發生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課堂上以老師為主導地位的學習模式,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向主動的探索學習轉變。因此在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則需要尤其注意教學的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人才需求,我國對于初中生的教育模式在不斷地進行改革,新課改是近年來實施最多、涵蓋面最廣的教育改革舉措。初中數學是基礎數學。隨著我國新課改對于初中數學教材的改革不斷深入,初中的教材難度逐漸加深,部分內容逐漸向高中數學內容靠攏。因此,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改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必定不適合當前的教材。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滯后,禁錮了數學教學改革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支配下,初中數學教學側重于灌溉式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滿堂灌的方式給學生講述知識,學生處于被迫學習的狀態。教師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削弱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心,致使師生的角色定位出現問題。在這種“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理念下,不僅不利于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而且禁錮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進程。
2.教學目標僵化,忽視了學生的內部需求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指向性鮮明。突出教學的升學率。這種僵化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考試的工具,而教師成為考試的助推劑。殊不知,這種以學習成績為指向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內部需求―追求、探索、創新。并且,這些內部需求的忽視與冷漠,無疑與初中生的個性發展相沖突,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3.教學方法單一,脫離學生實際
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單一,以牽引式教學、灌溉式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將初中數學教學演繹成單純的定義、公式背誦與練習。顯然,這種單一的教學形態,讓數學課堂缺乏生氣與生機,不僅教師教的累,而且學生學的苦,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
1.探索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歸納能力,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特別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課上,可以讓學生先復習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相關知識,然后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們不難得出: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繼續提問: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含三角形的圖形呢?學生也可以立即想到用畫對角線的方法。繼續問: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么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通過這些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歸納三角形內角和公式:S=(n-2)·180°,多邊形對角線條數計算公式:N=n(n-3)/2。由此活躍學生的思想,也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考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立情景,將學生帶入一種生動有趣的數學情景,更加主動地去思考。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并且引導學生掌握總體數學規律,發揮創新能力舉一反三的去解決問題。之后更要學會歸納知識,從而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例如,初中數學人教版教材第四章幾何圖形初步,教師可以將其中一個有代表的圖形,矩形的線、角、周長等羅列出來,讓學生根據矩形的特點從而去探究其他圖形,從而讓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3.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初中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更在于指導學生“學”,不應滿足于“學會”,更要引導學生“會學”。 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的實踐中,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要以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它任何形式的教學方式最終的落腳點都在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才能終身受益。但學生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還是要靠后天培養,這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與傳授是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的揣摩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創造適合其發展的教學方式,再有就是零活調整教學思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比如:講一元二次方程之前,教師先給學生們講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的古巴比倫人就開始使用,而我國則在公元前4、5世紀時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以再配合講講古代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楔形文字等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注重初中數學課程目標的轉變
初中數學教學課程中,不能死守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注重在課堂上強調數學的推理過程,即為什么得出這個結論,以及從這個結論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讓學生去體驗學習的過程,使他們學會正確思維的方法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預習,然后把勾股定理的歷史背景給同學介紹下,把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述,以及勾股定理這一基本定理在以后幾何學習中有哪些重要應用。最后把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與勾股定理聯系起來進行講述,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生活中處處存在學習的道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結語
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新課改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頻率變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變強,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思維得到鍛煉,使新課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實施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施俊進.初中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10):125-126.
[2]高雪明.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學習方法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03):145-146.
[3]陳冬.初中數學有效探究活動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03):221-223.
[4]任志娟.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