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柳
[摘 要]高中物理這門學科有著很強的抽象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感覺學習難度很大,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再不注重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這樣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物理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注重開展多媒體教學和物理實驗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建立物理模型,最終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教材內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式的更新,所以我們不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內容、還要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手段。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融入教學的趣味性,從而逐步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提高教師的幽默素質
幽默是一種技巧、方式,也是一種素質、能力。教師幽默主要有語言幽默和動作幽默。幽默的語言應該是“美”的語言,具有情感美、形象美、音韻美和哲理美;動作幽默,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恰如其分地把每一個動作,每一種姿勢、表情等巧妙地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引起學生共鳴,增強教育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幽默時,切忌語言含有諷刺挖苦意味,動作嘩眾取寵,而應做到端莊大方。
2.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要組織、引導學生融入教學活動,參與教與學交流。在加強交流與互動中,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轉變傳統的師生角色,搭建平等和諧的師生對話平臺;讓課堂提問富有藝術性;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與答辯,提倡交流中的質疑與反思。例如在教學“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思考一下幾個任務:(1)通過觀看花樣輪滑、蕩秋千等,感受曲線運動;(2)仔細觀察砂輪切割鋼制品,看一看火星飛濺的方向。這樣借助生活場景,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什么是曲線運動、曲線運動的規律等相關知識,必然會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并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利用多種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求知欲
通過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聽課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有啟發性和目的性的物理問題,學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實例或物理故事,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小實驗小制作,利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放映相關的物理動畫或視頻等。但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選擇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事例,以圖文并茂,形象生動且有利于學生內心體驗的表現手法,展示具有設疑激趣特征的問題情境。例如在“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節的教學中,以雅典奧運會中劉翔110m欄奪冠過程為背景創設情境,同時播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的決賽錄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裁判是根據什么判斷劉翔得冠軍的?比賽現場的觀眾是如何知道劉翔獲得冠軍的?有位同學100m成績為12s,請你判斷他和劉翔誰跑的快?”這樣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研究的熱情。
三、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所以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非常重要,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教學中,培養綜合能力。首先,學生可以參與實驗設計。在物理實驗教學前,教師可以將實驗的目的告知,讓學生經過討論確定實驗的步驟,同時還要將實驗可能遇到的問題告訴,讓學生不斷完善實驗設計;其次,學生要觀察實驗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步驟,同時還要認真觀察每個實驗步驟實施后所產生的反應,熟悉實驗過程的重點、難點;最后,學生要實驗進行總結分析。在教學實驗完成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實驗的過程進行總結分析,自己評價試驗的設計是否合理,實驗的過程有哪些不足,學到了什么物理知識。然后教師再進行評價。例如在做“物體的變速運動”這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相應的教學模型,制作相應的實驗小車,并根據實驗原理自行進行實驗操作,通過收集的打點計時器的具體軌跡對實驗理論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得出最終的實驗結果,促進學生對高中物理實驗過程的自我消化,從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模型,探索解題思路
物理學的探索過程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積累經驗,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簡潔的物理規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實際問題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們在運動學中建立了“質點”模型,舍去物體的形狀、大小、轉動等性能,突出它所處的位置和質量的特性,用一有質量的點來描繪,這是對實際物體的簡化。此外,教師要幫助學生物理過程模型化。如:力學中的落體模型、簡諧運動模型、彈性碰撞模型;電學中的帶電質點在電場、磁場中運動模型;熱學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間相互作用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勢能的變化等等。教師在講解習題時,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進行抽象簡化為相應的物理過程模型,然后利用相關模型的物理規律和公式,以便于快速準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五、結語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很多,但具體執行教學任務的是我們教師。所以,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規律,圍繞學生這個核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堅持不斷地去實踐思考,去探索嘗試,去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張順明 .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淺談[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02):58-59.
[2]李瑞 .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下),2017(05):20-21.
[3]張志勇 .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14(08):126.
[4]燕長青 .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