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永芳
[摘 要]初中體育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它側重于學生運動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推進,初中體育也面臨一系列的改革,新課改明確強調,讓學生通過體育知識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體育; 學生 ; 能力培養
面對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就成了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向,努力構造課內加強,課外延伸的體育與健康新格局,適時融入身體健康、重在參與、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等領域的教學內容,倡導從情感入手,在發展體力的同時,進行知識、情感、意志并重的人格教育;倡導啟發式的教法和創新式的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和意識的培養。
一、能力培養的內容
1.自定鍛煉計劃的能力
教學法強調了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體育理論教學時,要求學生自編和自定鍛煉計劃及實施的方法與步驟,教師給予評定。學生若能很好的完成計劃,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這就說明了學生已具有了這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學中指導同學們安排一個月的課外鍛煉計劃時,應側重考慮鍛煉內容的連續性,項目的多樣性,練習的綜合性,體現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還要注意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量,使練習具有經濟性、協調性、緩沖性。準備活動時自編徒手操,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全面活動,體現出肌肉活動的充分性,肌肉的對抗性和動作組合的規律性。然后進行組織評優,以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育意識。
2.組織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學同樣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教師教好了,學生不一定能學好。因此,就要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起組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可采用輪流值日制,準備部分讓學生自編自用徒手操,看是否能體現出教材的特點,教師及時給予指導。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體育骨干和裁判能力。根據每個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做好裁判分工?;@球、排球、田徑等項目的比賽都有裁判,這樣在課堂和課外活動時,讓學生自行組織相應的比賽,有關比賽的一切事情均有學生自己安排,教師只做技術指導,充當顧問。這就自覺不自覺地調動了學生鍛煉身體,發展體育能力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體育習慣。
3.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個創造性的形成和發展,有賴于教育的作用和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著重開始人的創造潛力,把發展創造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培養學生的控索性。讓課堂充滿創造力,即使學生產生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體育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在體育活動實踐中有其不同的意義,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愛好是一種行為的積極表現,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的增長,習慣性可就越強。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是在提高人們對體育活動意義認識的基礎上促進他們對此發生興趣、愛好,以致形成了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成為生活節奏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的重要部分。
4.主動思考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最積極的教學因素,在體育教學中更應發揮其主動能力,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時,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要相信學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時間,同時給予的自由支配時間是學習任務的,是在教師精心策劃下,用來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要給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與機會;教學難度的設計要有梯度,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學習內容。要時刻注意對學生提出讓其能積極主動思考的問題,以培養其積極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在各種各樣的體育教學中不斷發現各種知識、技術之間的聯系,并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才能使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得以實現。
二、能力培養的策略
1.精心備課,樹立形象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既要做嚴師又要充當益友,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平易近人,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覺得體育老師有學問,懂技術、會指導。學生對體育的接受往往從對教師的接受開始。所以要求體育教師一開始就要以親切自然的表情、認真而謙遜的態度,體態端正、衣著整潔、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用熱情洋溢的語調向學生問好。在教學中教師講解要簡潔,語言精煉,吐字清楚,聲音宏亮;還可以根據教材情況編一些通俗、簡單、易記的順口溜、口訣等;教師的指導語,一要準確,說中要害;二要用積極性語言,挖掘學生在活動中的“閃光點”給學生以鼓勵、肯定。同時還要具有廣闊的心胸,善待每一位學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對學生要多一點溝通與交往,少一點架子與對立;多一點肯定與鼓勵,少一點輕視與批評;多一點疏導與寬容,少一點禁令與責罰。在學生練習中發現錯誤,耐心指導,拉近與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之間關系是改變教師形象的基礎。
2.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要采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如果在教學中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不管一開始有多大吸引力,最終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比如在耐久跑教學時如果讓學生經常圍著操場一圈一圈單調乏味地跑,學生練習幾次后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從此對耐久跑喪失興趣。但如果我們在耐久跑教學中穿插一些圖形跑,越野跑,走、跑交替等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排除學生對耐久跑的厭倦情緒,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另外在眾多的教學手段變換中,游戲和教學比賽是經常采用,并且應用面廣。如在快速跑教學中讓學生反復進行30米跑、50米跑、100米跑等,這樣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提不起精神;如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使用適當的游戲或比賽,采用一些游戲,像“抓尾巴”、“背向聽哨聲追逐跑”或采用接力跑比賽等方式,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對于中學生來說,一般學生的活動能力比較強,但有的學生對體育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這些學生很少接觸一些球類運動,所以課外活動只好在球場邊看其他同學打球踢球。根據學生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按運動水平的高低進行分層次教學。比如對未學過籃球的學生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首先讓他們學會“打球”,為他們提供更多參與機會,逐步在參與中提高。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動作難度。這樣學生覺得自己能做,并能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即使下了體育課,即使出了校門,也會自動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
總之,中學體育教師要善于學習,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能力,增強學生體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