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培
[摘 要]語文是學生生涯中最基本的學科,并貫穿到學習的各個階段。語文的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起著最基礎的作用,而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文字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目的,因此,從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能夠更為輕松地應對后期的學習,將語文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本文主要探討中高年級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基本任務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教材的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是學生與作者的交際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是一種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
一、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在閱讀方面正處于黃金發展階段,在此階段進行的閱讀將對其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閱讀了足夠的文學名著、名人自傳等,將會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開闊視野。小學閱讀教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閱讀能力的提升,另一個是通過閱讀提升文采,進而培養寫作能力。在閱讀過優秀的作品之后,學生可以學習其中的修辭手法、寫作思路,經過長久的閱讀積累,就能演變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從閱讀能力加強到寫作能力,可見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二、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方法
1.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
閱讀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與幫助,因此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教學,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能力。
(1)制訂完善規范的課文閱讀流程。第一遍是泛讀,既要求學生大致讀一遍,找出其中較難的字詞,劃出主要內容和不懂的地方;第二遍是精讀,在解釋了較難字詞的基礎上揣摩詞句、段落的用法與結構,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好的作品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誦讀,不需要全篇背誦,只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或是好詞好句等背誦即可,通過誦讀掌握作者的各類手法、布局方式,并積累素材作為自己寫作的基石。
(2)增設課堂提問與討論的環節。最好的課堂提問時機應為第一遍泛讀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的閱讀情況、教材的特點,針對寫作思路、寫作目的、思想感情進行提問,不僅要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和把握程度,更要激勵學生認真地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一些較難的較有爭議的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中,不同的答案不斷進行碰撞,教師可以聽取學生所發表的看法,并進行點評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準確的發散。在課堂上,這是一個找尋答案的過程,但就閱讀而言,這是一個提高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的好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的能力,還讓學生在不同的意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思想。
(3)激勵學生進行質疑。質疑是不盲目聽從的表現,也是善于思考和探究的證明。在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提問,也需要學生針對文章提出自己的疑問,因為學習本來就是要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進行的。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激勵學生進行質疑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譬如,在學習關于地球與環境的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時,可安排學生進行一次小型調查,對身邊人們的所作所為提出質疑,哪些行為應當被鼓勵,而哪些行為又應當被制止。學生在一次次質疑的過程中,能夠提高閱讀素養,培養在閱讀中思考的習慣。
(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有句話說,如果一個學生喜歡閱讀,那他就是一個潛在的優等生,因為他往往具有潛在的高素質。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根據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力。譬如,在學習《林海》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林海是什么樣子的,抓住“海”字展開聯想,還可以通過繪畫或語言描述的形式將所想的情景表現出來,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投入度。
(5)合理點評與總結。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完成泛讀、討論等環節之后,教師必須對這一部分進行評價,評價的意義不僅是對所學課文的總結歸納,也是對閱讀的進一步深化。點評的內容要包括對所提問題做出的準確解答,以及對學生閱讀的鼓勵,當學生接受到鼓勵的信息時,會有更大的動力繼續閱讀,在不斷的閱讀后,閱讀能力自然能夠得到提升。
2.增加課后閱讀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00萬字,其中六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因此,除語文課堂之外,學生還應加強課后閱讀,以提升閱讀能力。
(1)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要恰當。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中外名著、寓言童話、詩歌散文、科普科幻讀物以及歷史政治文學等,已解決學生不知道讀什么的困惑。教師要向學生說明,不要只讀某一方面的書籍,要各方面都有涉獵,再針對某些方面重點探究,以擴大視野、增加知識量,這對提升閱讀能力有十分重大的推動作用。學校也可以增設報刊亭、圖書角等設施,滿足學生在校課下的閱讀需求,也可以集體印發報紙、文學雜志等,幫助學生把課外閱讀進行得更加順利。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推薦,將好的作品推薦給更多的同學,使課外閱讀更加富有趣味,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
(2)教師要鼓勵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閱讀摘抄本。閱讀摘抄本的內容可以有課外閱讀的精彩篇章、詞句,也可以是學生在閱讀之后產生的一些感悟與總結。教師可以定時檢查,以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閱讀摘抄本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閱讀動態,督促學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審美水平與鑒賞能力,提高閱讀能力以及語文整體水平。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其方法是多樣的。根據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各種閱讀類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達到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葛文斌;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J];新課程導學;2015年09期.
[2]李英杰;小學生閱讀能力學業水平評價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宋正義;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