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順
[摘 要]語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這四部分屬于缺一不可的,而“讀寫結合”是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讀寫結合”中的“讀”是“為寫作、為培養素養而讀”,而非“為閱讀而讀”;“讀寫結合”中的“寫”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為提高“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讀寫結合;策略研究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呈現功利性傾向,更多地側重應試的泛讀、練筆范式訓練,很少從提升素養的角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核心素養下的語文學科閱讀、寫作教學路在何方?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嘗試著精讀教材,通過“讀寫結合”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讀寫結合”的要義在于打通讀與寫的關隘,以讀引寫,以寫促讀,從“讀寫結合”走向“讀寫共生”,強調讀與寫的相輔相成。筆者的具體探索如下:
一、閱讀教學中重視素材選擇
寫作素材通常都是在大量閱讀中積累的。就目前來看,初中生寫出的文章往往都缺乏生活氣息,這不僅會影響文章質量,也會給學生語文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心理特點,營造生動的閱讀、寫作情境,讓學生對大自然的美景、人情風俗以及生活瑣事等方面有更深刻的體驗,對范文寫作技巧進行模仿,將自己的真實生活融入其中,在抒發內心真實情感的同時,促進其寫作興趣的不斷增強,也以此來不斷增強文章感染力。
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其中不僅描寫了家境慘淡的情境,還細致描寫了傷心落淚的心理,尤其車站送別背影讓人印象深刻。在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父母親人進行聯想,對實際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捕捉,通過寫作來將自身真情實感全面抒發出來。
二、引導學生感受文字魅力,激發寫作興趣
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經得起推敲的經典佳作,教師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去感知過去、現在及未來,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情景再現,和學生一起或化身為作者,或孤立為第三方審視整個事件,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培養學生感知文字、醞釀寫作的第一步。
還是以《背影》教學為例,筆者嘗試和學生一起圈點勾畫有關“背影”的句子、詞語,反復細讀,然后小組交流“寫了幾次背影”“最感動的是哪次背影”“從 句中,我讀到父親的背影 ”等問題,根據學生的發言,師生合作板書一個大寫的“愛”的背影,在“愛”的一撇的上方,依次寫“蹣跚”“努力”“沉重”“絕望”“漸行漸遠”等字。通過別樣的板書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力,因直觀形象而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令人回味無窮。
具體賞析“望父買橘”一段時,筆者采用刪除修飾語的方法比較閱讀,讓男生、女生分別朗讀有無修飾詞的句子,比較表達效果,并交流自己的感觸,引領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深情,品味文字的魅力。
這樣的賞析緊扣文本,學生在深深感受語言美、父子深情的同時,聯想到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關心自己的感人瞬間,激發了創作欲并在語言建構與運用中感受到閱讀與寫作共生的喜悅。
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合理構思
對寫作材料進行剪裁屬于寫作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中心將作文提綱列出,引導學生分析內容的主次,指導學生如何正確處理主要內容,寫好相應的開頭、結尾及過渡部分,將文章理成結構清晰自然、條理清楚的形式,指導學生們詳細描寫文章中心思想的素材,在寫作過程中注意主次分明,做到略中有詳,抓住機會烘托主題,使得文章結構及情節看上去較為完整及完善,通過課文結構的教學提高學生寫昨晚時謀篇布局的能力。
四、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及細節進行描寫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在細節描寫過程中著重處理,教師應創新教學思路及教學方式,重視對學生寫作細節描寫的教學,引導學生把握閱讀材料中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及心理等方面,指導學生將寫作方式及細節描寫重點運用至日常寫作過程中去,讓學生在寫作中能突出重點,使得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更加鮮明,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渲染更加深刻的社會主題。
五、重視寫作和課外閱讀延伸
1.重視創新寫作,培養學生想象力。經過小學階段的啟蒙之后,初中生的思維通常都會進入更高層次。對此,教師在設計、組織寫作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懂得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以此來對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對作者的內心世界有更深刻的感受。在此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激發,積極鼓勵學生針對文章來進行局部續寫、改寫等創新寫作。為此,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古詩詞,組織學生適當開展擴寫訓練,以更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呈現原本抽象、復雜的內容,進而在幫助學生輕松、快速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創作出更新穎、充滿生命力的故事情節。
2.注重課外閱讀延伸,拓展學生寫作思維。在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加強寫作方法、主題與表達方式的理解與把握,還要從不同層面做出更深層次的學習探究,讓學生懂得由淺入深地理解文章內容,使其表達能力也能夠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對此,可以采用鑒賞文章詞、句、篇之后,寫讀后感、話題與命題作文的形式來實現。在此過程中,要注重改寫、仿寫等多樣化形式的科學靈活運用,或者是通過對多篇文章的巧妙整合來匯集成一篇優秀文章。這種讀寫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特征,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寫作興趣與能力。在此過程中,強調學生不能盲目地重復文章內容,也不能脫離文章中心思想,更不能局限于原文,而是要在準確理解、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聯系現有知識與自身具體情況,在合理的創意寫作中融入自身真實生活體驗,以此來啟迪學生思維,在培養其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其創新力與想象力。
六、結語
這樣的讀寫結合訓練,學生不僅學到了“截取感人瞬間、截取典型事例、一波三折”的寫作技巧,更學會了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人、平凡的事,小中見大汲取正能量,自覺參與到文化傳承與理解的活動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貫穿讀寫共生的實踐過程,讓寫作話題源自閱讀活動,因讀而生寫,因寫而促讀。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寫作技能,提升了思維能力,還端正了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 陳繼英.新課程新高考新思維作文教程[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