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妮嫚
摘 要:高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價值和功能,將其積極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展,讓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為他們的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探究性學習
探究學習是在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英語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整理、分析,主動建構知識。
一、高中英語探究學習的原則
(一)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為背景
奧蘇泊爾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可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若沒有充分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想開展有效的探究性學習,那會是很困難的事。
(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項發現如果能使孩子感到激動,真理就能成為他終身珍惜的信念”。作為教師要在探究學習活動之前發現并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學生探究身邊感興趣的事。
(三)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點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失去了自己動手,親身實踐的機會,以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學生只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沒有對知識主動發現、認知的過程。現在的合作學習理念逐漸在教學中得到應用,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開展小組競賽、討論、調查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活動,從做中學,又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四)探究學習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對探究學習活動的評價一直以來各種觀點都有,有學者認為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像科學家搞研究一樣來學習,過程重于一切,結果無關緊要。探究性學習變成了重點關注探究過程的技能,至于探究的結果則變得無關緊要。其實探究學習不僅要注重過程,對結果的評價也很重要,以過程評價為主。要看重學生的活動過程中能力的培養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二、探究學習的實施步驟
(一)成立小組,引導合作
在組建小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6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保證了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根據學生大部分都來自城區以外的其他縣區的實際情況,可由各組員提議并向其他組員介紹自己熟悉的某個美食或地區風味小吃,最后綜合各自意見來決定。一旦選定內容,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其中,或查找相關的歷史材料,或籌劃本組的調研活動及介紹形式,對活動內容以及自己的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二)探究規劃,明確任務
在學生行動前,筆者給他們提了一些建議,讓他們想想要向別人介紹某一個特色菜肴,要向對方提供什么樣的信息,需要詢問他人些什么問題。經過大家的討論,得出的結論是:應包括some photos to show the dish;the ingredients,the origin ortales about it;how to cook it,etc.由于介紹本地美食的外語資料如鳳毛麟角,同學們找到的文字資料就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另外還有如拍照、掃描圖片資料、設計展示形式、對話臺詞、制作電腦軟件(主要是PowerPoint)等。這需要各組員各展所長,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
(三)收集資料,綜合信息
資料收集和是貫穿小組學習始終的,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可在準備階段進行,也可在活動之間運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究和創新。
(四)探究學習,展示成果
這是整個活動的最后形成和展示階段,每人要各司其職,他們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選擇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自己小組的考察成果。各小組在合作籌備、策劃之后,根據已有的材料商議如何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或有角色分配的小品表演,或用聲情并茂的介紹想來客推薦本地特色美食,或扮演大廚嘗試美食烹飪,或扮演前來本地旅游的客人品嘗采購本地特色美食,活躍了整個活動的氣氛……每個小組都做到圖文并茂,讓觀眾直觀地感受、領略到所介紹美食的誘人之處,介紹歷史傳統美食時有的同學還附上了動人的民間傳說。通過屏幕上令人目不暇接的圖片展示,觀眾們可以看到讓人垂涎欲滴的各具特色的本地美食。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對家鄉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本地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這樣在進行英語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也很好地滲入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五)改革評價方法,完善評價標準
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英語教學要重視教學評價,并且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變成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在評價主體上,應把以教師為主體的終結性評價變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突出自評和互評在評價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自評互評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追求的高目標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評互評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渴望,有助于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評價的客觀程度。目前,學生對這種評價方式還比較陌生,需要教師多加引導,多與學生溝通,讓學生盡可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參考文獻
[1]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J].新華文摘,2000,(08):136-139.
[2]沈文捷.Seminar教學法:研究生教學的新模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07),8:43-47.
[3]“21世紀中國管理學發展研究”課題組.中國市場營銷學研究的現狀分析——基于文獻計量的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7,(01):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