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因素,并通過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來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我國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健康與長遠發展。此次研究選用的是文獻研究法,通過對相應文獻的查找,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論基礎。通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提高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合理安排科學的體育鍛煉。全面客觀地把握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因素的真實情況。體育教師通過適當的采用上述的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技能;心理障礙
一、 前言
隨著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針對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課題開展具體研究。對這次課題的研究主要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具有概念意義,此次研究中詳細地說明了我國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因素與解決策略,這對探究當前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起到了概念意義。二是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在研究中將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的問題及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其中指出的策略對解決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具有現實意義。
二、 體育教學中學生產生障礙的心理的因素
(一) 學生自身的體質和心智有所欠缺
學生自身的心智不成熟和體質較差是體育教學中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在參加高強度運動項目,如3000米長跑、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等都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有多數學生怕同學取笑不愿參與體育鍛煉,這一點在女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據筆者問卷調查顯示,女生在體育鍛煉時的抵觸心理明顯比男生高。這表明男女在自身身體素質上和男女生理習慣上的差異。尤其是患有肥胖癥、心臟病等不能運動的學生,其對體育運動的心里抵觸會更加嚴重。這就是由于自身體質較差和害怕同學取笑導致的。此外,在體育運動中產生輕微擦傷、疲勞、比賽的輸贏都是正常現象,但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無論是身體承受能力還是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差,這也是當代學生普遍抵觸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安排不科學的體育運動
學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方法不科學也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安排不科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運動環境不合理。許多學校的運動場地過小,運動設施不全,學生想要參加體育鍛煉卻未有相應體育器材作為輔助,時間一長就可能導致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減弱,開始抵觸對今后的體育鍛煉。其次,學生運動項目安排不科學。體育教師在第一場課就安排高強度的運動項目不但不能讓學生學到相關的體育技能,還可能減少學生對體育的熱情,甚至對體育運動產生畏懼心理。最后,學校體育教學方法陳舊。對于一些潮流化、受學生歡迎的運動課程開設不足,導致學生個性化運動難以發展,未能有足夠的體育熱情。
三、 消除心智障礙的對策
(一) 增強學生的心智與體質
想要使學生心智變得成熟,尤其重要的一點是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為不同體質、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制定科學的鍛煉目標,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為學生制定專門的運動方案:重點培養體質較差和心智不成熟的學生,并通過舉行體育比賽、參加國際馬拉松等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加多樣化的運動技能和知識。在提升學生心智這方面,要在校園中營造崇尚運動的氛圍。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確保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項目自尊心不受傷害和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熱情高漲。提高學生吃苦耐勞能力與抗打擊水平,例如在學校舉行集體馬拉松比賽,在跑步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既增強學生的體質,又發揚中華民族的體育競技精神,學生對參加體育競技項目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提升。
(二) 合理安排科學的體育鍛煉
首先,學校必須先改善運動條件與設施。除場外運動場地建設外,更應注重室內運動場地的建設,避免學生在惡劣的條件下進行體育活動,這是合理安排體育鍛煉的先決條件。其次,要根據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方案,既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還要避免使學生過度疲勞。體育課剛開始時,不要讓學生參加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做到課時鍛煉與生活鍛煉相輔相成。最后,體育教師要運用客觀規律對學生進行科學教學,循序漸進,切勿使用拔苗助長的訓練方式。體育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運動指導,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
四、 結論
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我國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因素:學生自身的身體心理因素、體育活動安排不合理。基于此,本文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提高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合理安排科學的體育鍛煉。這對我國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障礙研究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體育教育制度不斷完善下,學生會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其身體心理素質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賈榮.初中生在體育課中不良心境的成因及調控[J].考試與評價,2016,31(10):88-89.
[2]段志勇.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成因及解決辦法[J].知音勵志,2016,32(11):88-95.
[3]章瑋,樂肇煒.學生體育心理障礙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2(8):182-181.
作者簡介:薛蕾,中小學二級教師,陜西省商洛市,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