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本身就能夠帶給人情感的享受,美術教育的價值體現也是通過情感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來體現的。通過美育,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能夠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情感體驗。那么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發展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呢?如何通過美術教育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呢?這就是筆者在本文中將要說的。
關鍵詞:美術;初中;美的教育;審美;情感教育
一、 巧妙運用情感素材——挖掘情感要素
教材是教學內容呈現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學生知識獲得的基本形式之一。基于此,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美術教材,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情感教育。比如說,初中美術教材中的愛國情懷、道德品質等內容,教師都可以對此進行深度挖掘,并且能夠發現其與其他學科的共通之點,能夠從大課間思路去尋找實施情感教育的契合點,開展情感教育,以實現美術教學質量提升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強調的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需要我們教師轉變教學思想,讓自己的視野變得寬闊,才能讓學生的視野寬闊,我們決不能拘泥于自己教學的學科,也不能拘泥于自己教學的教材版本。因為,萬變不離其宗,不同學科、不同版本教學內容不同,但是,最終的教學目標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為了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例如,在“我做家務”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運用情感素質對初中生進行情感教育。當前,有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習慣父母的寵溺,這使得大多數初中生對父母的家務觀念不共享。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搜集一些關于做家務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將“我做家務”和“我不做家務”的相關圖片及視頻進行比較,分析他們的工作能力、父母的反映和家庭幸福。最終,學生可能會認識到,做家務不僅僅是幫父母分擔生活壓力,更是幫助父母分擔情感壓力和精神壓力,自己如果能夠主動承擔一部分家務,父母可能會感到欣慰。面對父母的欣慰之情,學生收獲的可不止知識那么簡單,更多的是責任的擔當,以及感恩的情懷。
二、 美術賞析——從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
藝術欣賞是藝術功能實現的重要環節。它也是審美活動的主要方式。同時,欣賞的過程也是情感和理解的統一。而藝術欣賞的方法和途徑則是從外在美的外在形式出發,從外到內,從現象到本質,逐漸感受到它傳達的深層含義,藝術、繪畫的色彩、線條、造型都有自己的情感語言。
例如七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課中,《格爾尼卡》這幅杰作,我讓學生從色彩和造型兩方面體驗戰爭的殘酷,體驗痛苦、苦難的戰爭中的人們的痛苦和無奈。初看這幅畫,他們可能認為這幅畫“難看、是亂畫的”,到后來,通過反復欣賞就有了“義憤填膺”之感。盡管學生在欣賞作品時的感受可能因為其經歷受限,沒辦法達到和成人一樣的深度,但是也能夠通過欣賞作品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此外,我們還可以做一些課外延伸,試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都知道這幅畫是什么時候被創作的嗎?你們知道這一年里,我們自己的國家還發生了什么大事呢?”或許同學們不能知道作品是哪一年創作的,但是當我們告訴學生是哪一年之后,學生都有可能想到南京大屠殺,給學生對比德國與日本在戰爭后的態度,以此來增強集體意識和愛國情感。此外,在引導學生欣賞國畫的時候,我們還可以介紹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經歷,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作品欣賞更感興趣,同時也能觸發學生積極努力的情感。
三、 美術創作——從體驗中滲透情感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實踐體驗是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情感感知的方式之一。所以,在美術教學中,開展美術創作活動是讓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的重要手段,也是美術體現其育人價值的重要方式。
在繪畫藝術中,贊美、批評或諷刺的情感都是由畫面構圖、場景或人物集、色彩搭配到語言表達來呈現的;在手工作品中,作者以材料、色彩搭配和設計語言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生命感受。如,七上《我們的風采》這一教學內容,通過先讓學生自由分析服裝類型和適用場合,以及色彩與款式的搭配,接著讓學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搭配來進行角色扮演,自己做自己生活中的“服裝模特”。在這樣的角色扮演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美術知識,也感悟到了美術本身的價值——穿著得體就是在彰顯品位,并不需要很貴重,以求在生活中養成樸素的審美觀。
四、 教師有意的情感培養——以情養情
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學生就是教師的影子,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情感態度也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情感態度。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自然是少不了的。
比如在欣賞作品時,教師可以先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認識和看法,繼而引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適時的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并且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也是另外一種情感表達。因為人有所不同,自然其擅長的也有所不同,有的同學可能不擅長美術創作,但是字卻寫得不錯,有的學生可能不喜歡欣賞和繪畫,但歌卻唱得很好,我們先揚后抑,點明學生的優點,再旁敲側擊地告知其學習美術的意義,從側面提高他們的美術興趣。不能因為學生作品差,就嚴厲苛責,也不能因為某個同學很優秀就過于表揚,教師要注重技巧和藝術,善于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且能夠肯定和支持他們的閃光點。這就是情感傳遞,學生在教師的積極情感作用下,自然能夠有健康的情感體驗。
五、 結束語
情感是人的一種感知,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前行。初中美術教學本身就是基于藝術欣賞和情感體驗的一門學科,我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情感教育,利用美術教學中的各種情感因子來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當然,以上只是筆者個人建議,希望能夠對各位美術教學工作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宗立.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創新思考[J].青春歲月,2011(10).
[2]馮蘇.美術教學融入情感教育之我見[J].基礎教育研究,2011(10).
[3]馬嘯.對中國當代藝術實踐中藝術家主體性的思考[D].中國美術學院,2011.
[4]王菲.日常生活審美化與藝術實踐[D].西安美術學院,2008.
作者簡介:蘇生輝,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永定區高陂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