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曼霞
摘 要:趣味性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通過游戲和學生互動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熱情,從而能夠使所學知識得以更好的掌握。由于小學語文學科的課程教材內容大多以文章為主,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自身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并且較為喜歡自己感興趣的新鮮事物,因此,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極其重要的。本文主要講述,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當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語文學科;興趣;運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趣味性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自身興趣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程教學當中,使學生能夠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展學習,激發學生的自身潛能,開拓其思維邏輯。但在目前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因素,直接影響著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教育要求。
一、小學語文學科課程教學現狀
(一)關注考試成績,輕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當中的應用
受到應試教育的約束,大部分教師習慣用考試成績來說明學生的學習問題,甚至有部分教師遵循著只有死記硬背就能夠拿到良好的考試成績,從而輕視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這樣充滿壓力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健康成長,更不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當中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教學模式枯燥單一
小學語文學科的課程教學實踐有限,在有限的課時當中授課教師還要完成相應教學任務,所以在很多時候的教學當中都只是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首要方法,輕視了與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情感互動及溝通,以至于最終形成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且形式單一。
二、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當中的有效應用
(一)通過游戲引入開展授課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游戲使較為容易被接受的,而且做游戲是不限制實踐和地點的,不管在哪都可以進行簡單的實施和設置。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科人教版課程教材當中識字組詞這一知識點時,授課教師可以在課程當中,將單字寫到一張紙上,隨機發給學生,在根據其受到的字進行組詞,然后尋找自己的伙伴,再根據兩個人的詞語組成簡單的句子。例如:好似、仿佛,真有趣、天真爛漫等詞語,通過這種游戲模式,學生可以在教學前期積極學習相關字詞,通過自身的認真思考組成相應的短句,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及動口能力,還能夠活躍課程教學氣氛。
(二)通過故事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身邊經常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故事,但其對新故事依然抱有好奇心,較為容易接受,那么教師則可以將故事元素運用到小學語文學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改善語文學科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學習新語文學科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經過反復閱讀之后,對知識點有了潛在的了解,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以故事的形式將知識點敘述出來,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另外,教師在向學生講解道理的時候,也可以采用故事引入的形式。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青蛙成長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對課文內容有著大體的認知,在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使學生能夠為文章的趣味細節所吸引,能夠積極展開閱讀學習。
(三)讓學生分飾角色進行朗讀學習
對于語文學科來講,朗誦是一件可以無限反復的事情,但當一件事情重復去做的話,常常會導致人們失去對該事物的新鮮感,從而使朗誦效果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學科的朗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分配進行朗誦,最大化調動出學生對語文學科朗誦教學的積極性,強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學科課程教材內容當中的《將相和》這一文章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工,每個人扮演相應的角色。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誦,再配合自身的表演天賦,聲情并茂的朗誦文章。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朗誦文章的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階段最好的教師,將趣味性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很好的解決以往教學模式枯燥單一等問題,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強化課程教學互動,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應倡導趣味性教學,使教師可以輕松教,學生可以輕松學。
參考文獻
[1]饒淑梅.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的踐行探討[J].課外語文,2017(31):60.
[2]張國俊.談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1.
[3]趙敏.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試論小學語文學科中趣味性教學模式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