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不少問題:教師對聽力教學不夠重視;語言環境缺失,教學手段落后;日常訓練不足,教師缺乏系統的教學計劃。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解決辦法:轉變教育理念,科學認知聽力教學;結合現代教育手段,創設語言環境;培養技巧,形成系統化的訓練體系。唯有教師不斷改革創新,方能促進小學英語聽力教學質量提升,促進學生聽力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問題;對策
近年來,國內外語言研究學者和教師紛紛將目光聚焦在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研究上。從根本上講,語言的學習,“輸入”是前提和基礎,而“輸出”則是學生通過有效的“輸入”,然后加工和理解,進而所得到的“產出”。基于輸入輸出理論的視角,教師在語言的教學中,不僅要強化輸入,同時也要強化輸出,方能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提升。聽力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長久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諸多小學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聽力培養并不重視,這種“輸入”的缺失,使得小學生英語的語音、語感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極為低下,最終導致“啞巴英語”的教學現象發生。本文中,筆者結合當前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分析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的聽力教學對策。
一、 當前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英語的教學可以說是啟蒙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基于新課程改革思想、結合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試化教育現象極為普遍。以聽力教學為例,當前的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一) 教師對聽力教學不夠重視
結合語言的“輸入輸出假設理論”我們知道:聽力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之一。高效的輸入,方會有高效的輸出。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聽力教學卻沒有足夠的重視。首先,應試化的教育思想,使得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詞匯、閱讀等模塊的教學上,忽視聽力能力的培養。我們知道,在英語教育考核的過程中,并沒有針對聽力模塊進行考核,因此,很多教師基于應試化的心理,沒有認真開展聽力教學;其次,在課時安排上,小學英語教師幾乎不會安排專業的聽力課程,也不會專門針對學生的聽力進行系統化的訓練。致使英語聽力教學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幾乎處于空白的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小學生語感的形成,難以提升語言綜合素質。
(二) 語言環境缺失,教學手段落后
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即使是在一些發達的省市,教師的聽力教學還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播放錄音和磁帶的階段。語言環境的缺失,使得小學生難以全面把握教師的教學內容,對聽力的內容也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這樣的教學現狀,一方面源于教師日常的聽力訓練較少,學生對英語的對話、發音等不夠熟悉,導致聽力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播放錄音的形式,缺乏良好的語言運用環境,而這種語言環境的缺失,往往會影響小學生的聽力效果,最終使得聽力教學效果不佳,學生聽力水平低下。
(三) 日常訓練不足,教師教學缺乏計劃
對于學生而言,語言能力的形成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聽力狀況進行科學的、有計劃有安排的系統性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和聽力水平。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對聽力教學并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導致聽力教學呈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有可無”的狀態,這種過于隨意性的聽力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升。同時,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幾乎都是用漢語進行交流,語言環境缺失、日常訓練不足,導致學生的聽力能力低下,語言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加強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現代教育對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于小學生而言,聽力是學生獲取語言的一種“能力、技能”,對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乃至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有助于促進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直觀體現,有利于發展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質。
(二) 有利于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改革
語言的教學,應當是聽、說、讀、寫同步發展。而為什么“聽”會排第一位,因為“聽”是掌握語言的基礎。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英語的聽力教學一直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這種舍本逐末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強化學生聽力培養,有助于轉變傳統聽力教學缺失的現狀,有效地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改革。
三、 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性對策
聽力是語言輸入的有效途徑。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聽力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聽力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
(一) 轉變教育理念,科學認知聽力教學
小學英語教育是啟蒙教育,是培養學生能力、激發敘述興趣、塑造良好習慣的關鍵。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結合現代教育理念,如新課改的“知識技能”理念,核心素養理念等,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充分認識到能力培養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育理念,科學認知聽力教學,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升小學生的聽力水平。
(二) 結合現代教育手段,創設語言環境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為教師教育信息化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單純的“磁帶—錄音機”模式,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首先,在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將英語聽力教學與詞匯、閱讀等有機整合起來,實現英語聽、說、讀、寫的有機統一。
例如,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正確發音,將英語的聽、說有機結合起來;又如,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形式,通過視頻、聲音以及畫面的同步展示,為學生營造很好的語言環境。筆者在培養學生聽力的過程中,就會通過一些電影片段的播放,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如當前熱播的動畫片《小豬佩奇》受到諸多孩子的追捧,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截取部分英文版的片段,營造很好的語言環境,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
(三) 培養技巧,形成系統化的訓練體系
針對當前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狀,筆者認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當加強技巧培養,形成系統化的訓練體系,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首先,在技巧的培養上,教師應當通過日常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語音、語調、手勢、表情等,訓練學生的英語聽力,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口型、手勢等,就能夠大致明白教師要說什么;其次,在英語聽力訓練上,教師應當形成系統化的訓練體系,盡可能避免過于隨意的英語聽力訓練模式,將聽力教學與詞匯、閱讀等有機整合起來,實現雙贏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聽力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聽力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當前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立足新課改理念和核心素養思想,不斷改革創新小學英語的聽力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娟.小學英語聽力的重要性及其訓練[J].考試周刊,2008(13).
[2]朱平華.小學英語聽力培養策略[J].現代教學,2008(04).
[3]樊向花.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8(36)
[4]王俊英.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問題與策略探究[J].時代人物,2008(10)
作者簡介:
陳惠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