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需要日積月累的不懈努力,需要知識量的累積,需要綜合素養的提升,需要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特征。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以教材為依托,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互銜接,充分開發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使學生真正地“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點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理念啟示我們:教育并非是封閉孤立、一成不變的,它是可以在開放的、無限的時空界限中進行的。語文課程的外延是無邊無際的,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念,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真正讓學生品文字之美、作實用之文、開人生之智、激生活之趣、養浩然之氣,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彩,積淀人生的豐富底蘊。
一、 探索銜接視角,創設課內外閱讀情境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
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經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習之后,小朋友們知道了“童話”這種文學體裁。二年級的小朋友具有童真童趣,他們都很喜歡讀童話。通過學習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小朋友們思考,小蝌蚪們找了幾位媽媽呀?小蝌蚪們最后找到媽媽了嗎?為什么它們跟媽媽長得不一樣呢?小朋友們感受到了童話世界的神奇和魅力,捕獲到了其中獨特的趣味,自然就會引起好奇。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鼓勵小朋友們上臺給大家講一講爸爸媽媽給自己講過的童話故事,教師也可以給小朋友講幾個童話故事,小朋友們屏息凝神,聽得津津有味,這時教師可以適時鼓勵,小朋友們講得很棒哦!聽完之后讓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這個童話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呢?叔本華說過:“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于我們。”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更要鼓勵他們大膽思考,這樣才能學思結合收獲良多。教師可以啟發小朋友們,課下可以讀一讀一些名著。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阿拉丁神燈》等。這樣就自然而然從課堂教學過渡到了課外閱讀,實現了課內外的良好銜接。
二、 掌控銜接方法,搭建課內外閱讀平臺
李偉明先生在《閑看圖書印數》一書中說道:“比起上世紀80年代,現在的圖書平均印數要少得多。如今的圖書,發行5000冊就算不少的,能上萬則‘暢銷了。”現今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多元化社會,網絡媒體發達,信息傳播速度快,人們更樂于接受快餐式閱讀。各種手機報、電子書、網絡小說等層出不窮,雖然也起到了豐富閱讀量的作用,但畢竟疏于規范,加上良莠不齊,一些網絡文學作品為了博人眼球、提高閱讀量不乏有黃色、暴力、恐怖的成分,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自制能力,好奇心又極強,比較容易受到不良影響。
福斯德曾經說過:“我們可以由讀書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所以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同樣承擔著為學生凈化心靈、搭建課內外閱讀平臺的重任。教師應該讓教室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室里設立“小小閱覽室”,在書柜里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分類編排,可以將閱讀作為每節課表現好的同學的獎勵。再比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加強引導,學習《烏鴉喝水》《我要的是葫蘆》時,同學們接觸了寓言故事,進而產生閱讀《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寓言故事》《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興趣。還可以以課文為閱讀拓展點,例如,學習《武松打虎》《草船借箭》《范進中舉》《林黛玉初進榮國府》等課文時,學后趁熱打鐵,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紅樓夢》,學習《黃繼光》之后讓同學們閱讀《紅巖》《劉胡蘭》《小兵張嘎》等愛國主義書籍。
三、 優化銜接操作,提升課內外閱讀效率
蔡尚思曾經說過:“事在人為:一年可以等于兩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時讀書;反之,兩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還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時以下讀書,我決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時翻閱中國歷代文集。”利用課內時間及時反饋、定期交流,使學生保持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比如,教師可以舉辦“一本好書大家讀”的讀書活動,讓同學們共同讀一本書,寫下讀書筆記,并在閱讀課上交流、討論讀書的心得體會。再比如,進行“好書推薦”“同學故事會”等活動,讓同學們互換圖書閱讀。開展“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等活動,讓書香飄滿校園,扎根每一個家庭。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制作一本書,讓同學們懂得制作圖書的辛苦,進而加強愛護圖書的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同學們在寫作中加入自己閱讀的故事片段、好詞好句、名言警句等,真正做到活學活用成為自己的東西。
課內折射課外,課外延伸課內,加強課內外閱讀銜接就是在擴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及創造才能,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本文從探索銜接視角、創設課內外閱讀情感,掌控銜接方法、搭建課內外閱讀平臺,優化銜接操作、搭建課內外閱讀效率這三個方面探究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思路。
作者簡介:
歐雪珍,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曲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