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召秀
摘 要: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予以反思,能夠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帶來幫助。文章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對策予以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更好的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其教學模式予以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發現自己的教學不足,為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進步帶來推動作用,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予以反思。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
1.忽視學生閱讀體驗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對于閱讀課堂的過于主導,使得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閱讀體驗,這會讓閱讀課堂教學失去其本質特征,更影響了其在學生語文素養構成過程中的價值體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閱讀課堂的教學流程設計非常緊密,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對素材的閱讀和分析理解,就必須要跟著教師的節奏去進行接下來的閱讀知識學習,這會讓學生的閱讀學習缺少一個內在的“根”,其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2.閱讀教育過于“功利”
閱讀教學過于“功利”是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的典型問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閱讀作為考試當中擁有較大分數比重的教學內容,教師對其總有著特別關照。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對于閱讀課的設計完全圍繞著練習題展開,閱讀學習模式是先看習題,然后帶著習題有目的的去進行閱讀,并且要做到用時短、答案準確。這種閱讀教師背離了閱讀教育的初衷,學生根本不理解閱讀學習的意義,這使得閱讀教學缺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支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因此不夠理想。
3.閱讀素材過于局限
閱讀素材過于局限也是小學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從小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在閱讀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在這一前提下,教師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問題,同時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教師會對閱讀素材予以限制,這會讓閱讀變得過于局限。在缺少了課外閱讀的支持的閱讀學習,成為了為教材課文服務的教學模式,學生無法體驗到閱讀樂趣,自然就會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進而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對策
1.注重學生閱讀體驗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回歸本質的基礎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學生閱讀體驗的重視,并通過對閱讀情境的創設,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指導和幫助等方式,來讓學生完成對閱讀素材的有效閱讀,帶給他們良好的閱讀體驗,為學生的閱讀素養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至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閱讀,避免閱讀教學的操之過急;其次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能夠帶著愉悅的情感進行閱讀,增進他們對閱讀素材內容的情感體驗;最后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從而確保學生閱讀行為的有效進行,為學生獨立閱讀的順利完成打下基礎。
2.回歸閱讀教學本質
閱讀是一項長久性學習行為,其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科學的指導,才能夠實現對學生的閱讀素養培養,回歸閱讀教學的本質是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效果的重要對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閱讀作為語文知識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語文知識分析、理解能力,而并非單純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站在閱讀素材的角度去進行教學,讓自己成為學生群體當中的一部分,跟學生一起去進行閱讀素材內容的探索,找到其中所存在的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素材的理解、分析能力,實現對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
3.豐富閱讀學習素材
豐富閱讀學習素材是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的重要措施。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教育部為學生推薦了“適齡閱讀書目”,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外閱讀并非影響他們閱讀能力進步的因素,然而是推動他們閱讀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充分分析“適齡閱讀書目”材料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年級,為他們進行具體性的課外閱讀書目推薦,以此來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去進行課外閱讀,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擴寬他們的知識視野。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行為予以反思,不僅可以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還能夠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對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升,就必須要回歸閱讀教學本質,讓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調動起他們的閱讀學習主動性,為他們的語文閱讀學習帶來支持,也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進步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幼華.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6(28):36.
[2]李雪敏.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課外語文,20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