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高中生物教育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我們當老師的應當多積極參與教學的改革,應該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的理念,重新定位課堂教學的程序。我們這些教師勇敢地去轉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多學習新時代適合當前的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有效率地增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建立起充滿活力的課堂。搭建起朝氣蓬勃的課堂,這樣就能事半功倍,奏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凱歌。
關鍵詞:課程改革;學習方式;教學質量
一、 勤于課前,力爭減負增效
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老師是課堂的主題,教師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這種觀念要不斷增強。所以,我們要換方法的去運用教材、業余時間好好準備教案、備學生、備學情這樣的方法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再是照本宣科了,教材也不再是預設的一些東西,而是體現課程三維目標的一些教學資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準確地把握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準確到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容分割的集體。我們要不斷創造新穎的方式使用教材,教材所表現出的課程三維目標,對書本知識要重新組合、不斷地開發和利用,全部利用好其中的價值,不要被本本主義所約束。讓學生學習的過程使書本內容持續的發展,成為學生懂得如何學習和成為實現正確價值的過程。教學中的設計是環繞著學生更加努力學習,這樣就能突破學生學習為主體,因此我們以學生“學”為重點細心設想。這種教學設計要按照學生的規律,顯現出高中生的獨有特點,這樣就能體現學生從不知道到明白,從現實到科學,從經驗到理論的有價值和意義的過程。除去要了解學生們本有的知識范圍和學習的能力大小以外,還要知道學生的情感、意志品質、思維轉變方式和如何學習的方法等影響學生學習的種種相關因素。備課時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少一些預設,多一些生成,讓學生的學習主體體現出來,力爭在課堂上減負增效。
二、 回歸生活,創設真實情景
作為自然科學的生物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的課堂教學讓我們回歸到生活,在同學們的課下,讓他們懂得興趣來源于現實中的生活,學會了解現實的一些現狀,查詢一些資料,這樣就可以增進和發展學科,同時促進他們懂得科學的本質。我們要不斷地觀察學生,看他們都在學習哪些,分析實際情況,讓含糊和不切實際的方法與他們的日常和生活相結合。依據他們了解和感興趣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讓教室有效地成為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動手實踐和參與的有意義的活動場所。例如,教學呼吸作用這一堂課的時候,這堂課理論性特別強,要理解所有的內容,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困難。這時就需要在教學的時候,提出一些常見的事件:酸奶是如何形成的?新鮮的蔬菜為什么放在溫度低的地方保鮮時間比較長?壞掉的蘋果或鴨梨為什么會有酒精味道?米酒和葡萄酒釀造的原理是什么?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件引發學生的想象,促進他們研究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的內在愿望。在我們的不斷指導下,他們的興趣大大增加,都在積極地參與呼吸左右、過程、外界原因的影響、用實際情況出發的內容。讓每節課回歸到大自然,讓課堂因生活而精彩生動,他們不僅對學習有促進作用,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這樣不僅可以收獲知識,而且在他們內心里學到了發現生活可以促進學習,這樣他們就會更上一個臺階。回歸大自然去發現生活,回到大自然生活化的課堂,他們這樣會很好接受,而且能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教學的效率才會更高。
三、 建構概念,有效達成目標
概念雛形是比較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人們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一地方的本質屬性而形成的。圖解式解釋模型指的是通過圖解將抽象的生命活動規律、原理等圖示化、直觀化、模式化,如呼吸作用過程的圖解。概念圖指的就是將相關概念或者接近不易分辨的概念用線條燈方式組織在一塊使知識形成面、線,比如可遺傳變異的概念圖。在新課程教學中使用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接收新知識點時需要反復學習,將瞬間記憶轉化為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概念模型可以作為一種模板,去幫助組織知識并使之結構化,即使是很少的相互關聯的概念也能組成結構。建構概念模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理解相關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語言表述能力。血糖平衡的調節是一個重要但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預習血糖調節的基本原理,寫下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島B細胞、胰島A細胞、胰島等概念,接下來將它們排列好,畫出相應的模型圖。通過這種概念模型的構建,可以幫助他們很有效地了解體內是怎么對血糖進行運作和調節的,理解體內激素是怎么樣對生命活動的調節,并且讓他們結合已經學會的知識點儲備和現實生活的經驗自覺地思考、討論、建構模型,這樣運用所建構的模型來解釋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總的來說,當下課堂不斷地進步,理念不斷地增強、教學的方式在一直更新。每個人都是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變“灌”為“導”,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要學會相互學習相互服務,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為老師服務,和他們一樣的對待,不斷地進行溝通學習,對他們的學習要不斷地指導和關注,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積極學習。
作者簡介:
胡麗宏,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安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