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點分析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數學史料的特點,結合當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詳細闡述了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數學史料提出的相關建議,即引用數學故事、維系史料完整、提升教師素養和豐富教學內涵,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數學史料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編選的知識也在不斷調整。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中設置了“你知道嗎”板塊,引入了大量的數學史料知識。本文主要針對這些數學史料的特點與提出的相關建議進行剖析。
一、 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數學史料的特點
(一) 數學知識理解單一
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編入數學史料為小學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理論知識,但當前小學教科書中的史料知識僅是簡單的介紹,并沒有真正地將數學史料與小學教學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對學生學習數學幫助不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史料的滲透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與歷史資料相結合,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文化的感知,使學生的認知及時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從數學文化層面學習、理解數學知識。
(二) 數學史料內容片面
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數學史料基本上都是對中國古代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并沒有針對世界數學歷史進行深入推介,多數史料也都是在中國古代數學內容中摘取一小部分,不能夠全面體現數學史料的價值。數學史料的引用過于片面,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對知識的認識不足,阻礙了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發展。對古今中外數學史料的選擇,不能厚此薄彼,應該對數學歷史中的發現進行全方位審視,對數學史料進行統籌分析,將不同數學知識領域中的重要發現進行詳細展現,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歷史,了解數學的發展脈絡。
(三) 數學史料引用不當
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對數學史料的引用過于成人化,缺乏兒童視角,或枯燥乏味,或單調抽象,或深奧難懂,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真正理解數學史料所凸顯的教育價值,對數學史料的學習也僅停留在膚淺的文字閱讀中。由于數學史料內容的選擇和引用不合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難將數學史料與新知教學有機結合,學生也不能將史料運用到對課堂知識的有效理解中,從而降低了數學史料在課堂教學中的應有作用。
二、 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數學史料提出的相關建議
(一) 增強數學史料中數學故事的引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史料知識與數學知識融合,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用更多的富于故事性的數學史料,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選擇數學史料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奇心強,在學習過程中更愿意接受充滿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將數學史料轉化為數學小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他們樂于參與,樂于吸納。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三(下)“千米和噸”時,教師可以利用“測量工具的發展”這一數學史料對長度的測量和確定進行講解:古代測量長度并沒有統一的方法,人們記錄長度可以借助繩、木棍或身體尺作為參照。中國長度統一最早是從秦朝開始的,“米”的單位最早是由法國確定的,自此人們在生活工作中能夠使用統一的標準進行測量和描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數學史料知識匯編成數學故事,激起學生閱讀和探究的欲望,增強學生對相關長度單位知識的了解。
(二) 維系教科書中數學史料的完整度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完整的數學史料才能確保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整體把握和充分理解的可能。但在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大部分數學史料都是經過提煉過的,不能真實展現數學史料的“來龍去脈”與全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完全滲透到數學史料中,深入推進數學史料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解構、簡化數學理論知識,便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發展的整個過程,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五(上)“負數的初步認識”時,根據教科書中提供的“負數的產生歷史”資料,教師可以介紹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關于負數的算籌記法“正算赤,負算黑”,以及負數在農業和商業活動中的應用“增產為正,減產為負。收入為正,支出為負;盈余為正,虧欠為負”。同時介紹16世紀歐洲大多數數學家拒絕承認負數是數,質疑負數存在合理性的數學史實。讓學生對于負數的概念有清晰完整的認知,學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容易接納,只要接納了,應用就變得水到渠成。
(三) 提高教師數學史料知識素養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擁有數學文化視野的教師,才能夠依托數學史料將數學課上出數學味、文化味。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數學史料教學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數學史料與課堂教學知識有效結合,運用互聯網查閱與數學知識相關聯的歷史資料,在備課的過程中針對數學史料和學生的特點進行詳細設計,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根據數學史料觸類旁通數學知識,提高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水平。教師在授課中也不能停留自身的學習腳步,定期與數學組中的教師進行切磋,通過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教師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強化自身專業技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將課堂教學知識與數學史料相結合,掌握學生的特點,對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總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編排的數學史料內容過于片面化,部分資源引用不合理。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選擇史料,豐富史料內容,將數學史料與數學課堂教學相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數學史料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滲透程度,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史料達成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楊熠.例談如何闡發“你知道嗎”的數學文化價值[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11):52-54.
[3]孫登亮.例談“你知道嗎”的教學內容與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3):74-75.
[4]胡曉飛.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3,32(28):258-259.
作者簡介:
李倫,江蘇省宿遷市,江蘇宿遷市宿豫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