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慶
摘 要:在應用型大學英語課程與行業銜接的教學改革探索中,建立適應新教學模式、符合新教學理念的評估體系成為亟待研究的課題。文章試從評估內容、評估標準、評估主體等方面,探討獨立學院行業英語教學評估體系的構建,期望一個多元化的評估體系能達到有效監控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促進行業英語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英語;行業英語;教學評估體系;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出臺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建立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指導意見的發布指明了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與行業需求對接。在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的轉型發展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學走出了一條應用型大學英語課程與行業英語課程相銜接的改革之路。 由大學英語教學銜接行業英語教學的過渡中,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得到重視,就業競爭力得到提高,新的教學評估體系也由此應運而生。
在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非英語專業學生開展行業英語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為三個模塊:①英語綜合能力模塊。即開設通用英語課程,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②行業英語知識模塊。即開設行業英語課程,為學生引入與行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技能。③英語文化知識模塊。主要通過開設英語文化拓展類選修課來實現,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評估模式重視終結性評估,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真實反映出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后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行業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構建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多元化評估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
1.有利于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
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一個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能夠反饋教學信息、反觀教學效果,對教師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與此同時,綜合性的評估體系也能夠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發現自身不足,從而進行學習策略和方法上的調整。簡而言之,教學評估是確保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成功的有效手段。
2.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
行業英語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為核心。在此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學評估會更注重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由單純重視英語基礎知識評價轉變為重視英語實踐能力、行業英語知識積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價。這一轉變有助于激勵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升就業競爭力。
3.有利于建設新型大學英語教師隊伍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還要掌握與授課學生專業相關的行業知識,才能順利開展對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和行業知識積累的綜合評價。大學英語教師面臨自身行業英語知識不足的挑戰,應當找準自己的行業英語發展方向,通過在線課程、國內外進修、旁聽相關專業課等多種渠道進行自我充電,實現以評促教的目的。
1.評估內容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一般是通過期中、期末考試等終結性評估獲得的,但“終結性評估往往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努力程度和存在的問題”。另外,筆試往往考查的是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掌握和對專業文章的理解程度,較少涉及學生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行業英語教學評估應以考核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主。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評估包含實踐環節,具體分為PPT匯報和視頻拍攝任務。教師根據教學單元主題給出話題,學生自由分組,就指定話題上網查找資料,制作PPT進行主題匯報。每完成一個教學單元的學習有2個小組進行匯報。視頻拍攝任務為教師提供一個與職場相關的話題,如商務談判、求職面試、產品展銷、接待客戶等,由學生分組設計拍攝場景,編排對話,并完成微視頻拍攝,于學期末結束前上交。通過增加實踐考核,學生的資料搜索能力、公眾演說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職場模擬則有助于學生提前對未來的就業環境有所了解。
2.評估標準
單一的評估標準——筆試,并不能夠很好地考查學生行業英語的應用能力。因此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評估在本次改革中從原來的終結性評估向形成性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多元評估體系轉變。形成性評估主要通過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來體現。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學生大學英語的總評成績構成為:平時成績50%+期考成績50%。其中,平時成績(50%)由考勤(5%)+課堂表現(10%)+作業(5%)+段考(10%)+實踐(PPT匯報+微視頻)20%構成。多樣化的考核形式更能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氛圍也更活躍。評估標準的重心放在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查上,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對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做出調整,實現以評促學的目的。
3.評估主體
大學英語教學以往的評估主體為任課教師,其單向地對學生課堂表現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現在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提倡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多主體對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確保評估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針對每學期所需完成的實踐活動,學生小組之間會先進行打分互評及自我評價,再綜合教師的分數最終確定實踐分數。另外,每學期末學生會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打分評價,同時教學督導員也會不定期地進入大學英語課堂,對所有大學英語任課教師進行評價。一個多元化主體、雙向式的教學評估體系不僅能有效監控教學質量,還能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除卻以上提及的評估體系的三個方面,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還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演講、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廣西區寫作翻譯大賽等,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實踐的競技場。學生在各項英語聽說讀寫譯競賽中所取得的榮譽佳績將作為特殊條件計入平時成績的額外加分項,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積極性。
目前有關行業英語所開展的研究課題大多是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而以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的少之又少。隨著獨立學院轉型發展的改革深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必定會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而開展,這就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探索出與之相適應的新教學評估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主體,有助于將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提高評估體系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更好地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全面發展。
[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嚴良娟,試論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行業英語教學評估體系的構建[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