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瑾
摘 要 本文試結合我國現行制度對P2P網貸平臺的規制,分析政府對P2P網貸平臺的角色定位,探討這種定位的意義和價值,并通過P2P網絡借貸這個窗口,了解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
關鍵詞 P2P網絡借貸 互聯網金融 信息中介
中圖分類號:D92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151
個體網絡借貸,也稱“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P2P網貸的促成離不開互聯網平臺(即“P2P網貸平臺”)的支持,這些平臺運用互聯網提供金融信息中介的服務,為出借人和借款人收集、提供金融信息以促成個體間的借貸。P2P網貸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內容。發展P2P網貸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體現。然而,自2006年我國出現第一家P2P網貸平臺至2016年《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暫行辦法》”)的出臺,我國對P2P網貸平臺有近10年的“監管真空”,P2P網貸平臺在這10年中得以“野蠻生長”。正因為此,P2P網貸平臺也演變出許多脫離信息中介角色的業務內容,如資產管理業務。這些業務時常觸及非法金融活動的紅線,造成不少損害投資人利益的社會事件,遠有e租寶事件,近有善林金融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對P2P網貸平臺的監管迫在眉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應運而生?!稌盒修k法》重申P2P網貸平臺的角色定位,強調其為“信息中介機構”?!稌盒修k法》和之后陸陸續續出臺的業務指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整改驗收方案等構造起了現行規制P2P網貸平臺的法律制度。
現行法律對P2P網貸平臺的規制較為散亂,有“一個辦法三個指引”,也有各部門、各地方(省級、市級)發布的實施和整改驗收方案。對P2P網貸平臺規制最關鍵的是2016年頒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暫行辦法》通過規定一系列制度,將P2P網貸平臺限制在信息中介這一屬性上。在這些規制的制度中,有三個制度尤其矚目,對P2P網貸平臺的角色定位尤其重要。它們分別是資金存管制度,對P2P平臺提供擔保的限制以及信息披露制度。
(一)資金存管制度
《暫行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睂Τ鼋枞说馁Y金的管理需要依照《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將資金存管在第三方銀行中。存管銀行必須是通過整治辦資質測評的銀行,即俗稱在“白名單”上的銀行。
(二)對P2P網貸平臺提供擔保的限制
《暫行辦法》第十條第三項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蛘叱兄Z保本保息”。
風險備付金是P2P平臺變相提供擔保的形式之一。在《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中,網貸整治辦對風險備付金作出說明,認為“這一經營模式與網貸機構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應當逐步消化,壓縮風險備付金規模”、“同時嚴格禁止網貸機構以風險備付金進行宣傳”。這些規定都體現了對P2P平臺為出借人提供擔保的禁止。
(三)信息披露制度
《暫行辦法》第三十條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上向出借人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資項目基本信息、風險評估及可能產生的風險結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資項目資金運行情況等有關信息”。
《信息披露指引》更細致地規定了信息披露的內容、披露方式的要求。
政府將平臺定位為信息中介,不僅是在保護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借貸安全,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在為P2P平臺的業務活動劃定清晰的邊界,引導平臺采取合理和適當的商業模式,降低平臺自身的法律風險和商業風險,從而掃清整治前平臺涉嫌非法集資的亂象。具體而言,從上述三個主要制度著手,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設立資金存管制度的意義
P2P平臺最受詬病之處就是它背后的平臺控制人可能借網貸之名行非法集資之事,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在于平臺能夠接受和歸集出借人的資金并且自己對資金進行存管。而現行制度要求它與銀行簽訂存管合同,不得自身存管,并對存管銀行也規定了安全保管義務,這也就將利用P2P平臺進行非法集資的可能性扼殺于襁褓之中,不僅使P2P平臺失去了非法集資的可能性,也使得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交易安全得到更大保障。
(二)禁止P2P網貸平臺提供擔保的意義
一是強化出借人的風險意識。如果允許P2P平臺為借款人提供擔保、向出借人承諾保本保息,出借人可能認為有平臺兜底,投資時對項目風險的注意和考量程度減少,風險防控意識下降。
二是避免P2P平臺以擔保作為噱頭自我夸大宣傳,變相引誘出借,保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如果允許P2P平臺成為信用中介,其很可能利用這個身份在宣傳時進行夸大,引誘出借人進行投資。
三是有利于維護P2P平臺的正常運營。如果允許P2P平臺為出借人擔保,當出借人無法還款時,P2P平臺需要以其自身資產承擔責任。這無疑增大P2P平臺的風險,不利于P2P平臺的正常運營。一旦P2P平臺運營出現問題,平臺上已撮合或正在進行的項目將受到影響,從而損害其他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利益。
(三)對借貸雙方的信息審核和信息披露的意義
明確P2P平臺的信息中介定位,可以使其在資本市場中起到降低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的作用,激勵金融市場上資金的有效流通,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P2P平臺作為撮合交易的中介機構,最本質的功能就是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促進信息流通。明確其純粹的信息中介的定位,避免P2P平臺舍本逐末,沒有對借貸雙方盡到充分的審查義務,而是回歸到本質定位上,為借貸雙方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促進資本流通。
此外,現行制度要求P2P平臺加強自身風險管理控制,避免P2P平臺壞賬呆賬過多,影響自身經營。整治前各類P2P平臺為了能夠吸引投資借款,平臺利用資金池進行期限錯配和資金錯配,自行發售理財產品和進行債權轉讓從而導致自身呆賬壞賬增多,風險大大提高。而整治后的P2P平臺被禁止從事這些業務,降低了平臺自身風險。
就行業整體而言,明確定位能夠規范行業標準,促進行業健康正常發展。整治前由于缺少政府監管,P2P平臺能夠插手到借貸關系之中,各類平臺為了在網貸平臺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不得不采用各種手段吸引出借人和投資人,競相提供更高的擔保額度和風險備用金、降低投資和借款的門檻標準。而整治后的P2P平臺不再能夠插手到借貸關系中,平臺之間也就不能通過原本的方式相互競爭,減少了惡性競爭。
總之,由于市場對網貸平臺的現實需求,P2P平臺有合理合法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為了在合法與非法、罪與非罪之間劃定清晰的界限,更需要對P2P平臺作出明確清晰的定位,維護P2P網絡借貸行業的正常發展,促進互聯網金融市場繁榮發展。
如前所述,從目前政府針對P2P平臺出臺的各種法律法規中可以看出,政府希望它作為合法的信息平臺,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撮合交易。它既不能插手到借貸合同中,為借貸合同提供擔保,也不能歸集出借人的資金設立資金池,進行期限錯配和資金錯配。而能設立資金池、能插手到借貸合同中的金融機構往往是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納入金融監管體系的。僅要求備案登記的P2P平臺未經許可,不得依托互聯網發售金融產品。
P2P網絡借貸是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現行制度對P2P平臺的嚴格定位也能夠體現出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v向來看,從2015年之前對互聯網金融包括P2P網貸的監管真空,到2017年12月網貸整治辦的《整改驗收通知》中,強調“明確標準、嚴格把關“、”一家一策、整改驗收合格一家、備案一家”。這種政策的變化體現了國家對P2P網貸的態度:從放任自流、監管空白的“野蠻生長”到整改驗收、嚴管嚴查。
橫向來看,雖然現下政府對P2P平臺進行整改驗收,明確標準、嚴格把關,但政府只要求P2P平臺進行登記備案,對平臺的資質要求較低,體現了政府對P2P網貸行業一方面大力支持一方面嚴格監管的態度。這與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是一致的。
政府一邊支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邊又對其嚴管嚴查的原因,是市場需求與更高風險的矛盾。一方面,金融壓抑的大環境導致了民間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民間較小規模的投資者和借款人難以通過監管十分嚴格的商業銀行進行投資和借貸,而民間借貸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監管,導致了非法集資現象的屢禁不止等巨大風險。面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脫媒的浪潮,政府不得不開放民間資金流通的關口,否則甚至可能阻礙經濟發展。
但另一方面,政府又畏懼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太大,一旦發生意外,難以維護社會和金融、經濟市場穩定。這里的風險,不但包括個體金融項目本身的風險,還包括監管上的風險:一是平臺以互聯網為依托,可以超越地域限制在全國內進行交易和撮合交易,突破了屬地化;二是平臺可以全國運營,但是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就能審批,地方金融監管能力相對薄弱,審批機構的監管能力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大范圍運營不相匹配。
回歸到P2P平臺的定位上來,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矛盾態度也就導致了其對P2P平臺的定位是很純粹的,只是一個信息中介,不能對融資項目和具體借貸合同有任何調整和控制。
總的來說,政府在對P2P平臺大力支持的同時,也對此進行了嚴管嚴查?;诖?,我國現行法律制度將P2P平臺定位為信息中介,這種定位有利于保護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利益,也削減了平臺本身的風險,但同時也使得平臺的操控能力和獲利能力降低。當下,P2P網貸平臺仍在發展之中,究竟平臺未來會如何發展、政府未來將采取怎樣的政策,還待觀察。
[1]《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
[2]網貸整治辦函【2017】57號,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7年12月13日.
[3]《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
[4]彭冰.P2P網貸監管模式研究.金融法苑.2014,15(2).
[5]彭冰.P2P網貸與非法集資.金融監管研究.2014(6).
[6]李曉明.P2P網絡借貸的刑法控制.法學.2015(6).
[7]黃輝、林耀.中國P2P網貸監管的現狀與未來:以2016年8月《暫行辦法》為中心.南昌大學法律評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