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游戲是幼兒樂于參與的活動之一。在區域游戲中,幼兒主要通過具體操作、探索來掌握技能、獲得知識、發展各方面能力,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形成一定行為習慣、促進幼兒活動能力提高的作用。小班幼兒的特點是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那么如何指導小班幼兒進行區域活動呢?
關鍵詞:小班;區域活動;指導
一、 以養成良好的游戲規則為前提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孩子三歲左右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并將影響其一生的行為方式。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益于孩子的一生,也有利于教師對班級的管理。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對每種游戲都想去玩,但堅持性差,有的玩了不到五分鐘就又闖到別的區域內去了,剛開始時,我讓孩子隨意地進入區角內活動,結果發現許多孩子一會兒到這里,一會兒又跑到那里,玩具扔得滿地都是,任憑你喊破喉嚨,他們都不理睬,整個活動室內鬧哄哄的,孩子們根本安靜不下來。因而我馬上改變了游戲的規則,在活動室的地板上,貼上了每個小班幼兒的標記,規定每次只能拿一種玩具,坐到自己的標記或在規定的區域內游戲,等老師發出交換的信號時,才能交換玩另一種玩具,并且要把原來玩的玩具收拾好放回原來的地方。這樣實施下來效果相當的好,小班幼兒能靜下心來專注地操作游戲材料了,并且在游戲過程中還有了創造性的玩法。
二、 以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為準則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很難靜下心來耐心活動。因此在設置區域時,不能簡單地將幼兒喜歡的區域活動縮小化,盡量減少那些需要孩子有較好的耐心和工作細膩的區域,多設置一些能讓幼兒敲敲打打的區域,同時注意活動量,個人活動與交往活動結合。如在美工區活動中,撕貼裝飾廢紙盒活動能夠鍛煉幼兒的審美和創造能力。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創造能力還沒有發展到能夠利用幾張彩色紙通過撕撕、貼貼來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刷子、廢紙、大盆的顏料等材料,讓幼兒進行自由、隨意的涂色活動。再如,閱讀區活動中,小班幼兒的閱讀能力尚且處于起步階段,對圖書中所描畫的故事他們無法理會。因此,他們的圖書要有別于其他年齡段孩子的圖書。我們只能為他們提供一些紙張厚實,頁數很少,畫面較大,形象單一而鮮明,色彩鮮艷而單純的圖書,從而幫助引導他們完成粗淺的閱讀活動。
三、 以全面提升小班幼兒能力為關鍵
教師應心中裝著大目標,即對這學期提升小班幼兒哪些方面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根據這些目標,設置游戲材料和游戲內容,并及時更換,而游戲材料的投放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動作的培養應遵循由容易到復雜、由粗略到精細的規律。如“釣魚”這項活動,我一開始只提供大小兩種魚讓小班幼兒來區分,一段時間之后又增添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魚讓小班幼兒來分類擺放,再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又提高了游戲難度,將大小和顏色兩種特征結合起來讓孩子區分。這樣小班幼兒對這項活動一直處于感興趣、關注的狀態,能力差的可選簡單的一種特征進行分類,能力強的可根據兩種特征進行分類,讓每個小班幼兒的能力都得到提升,都有機會體驗成功。
另外,不同區域的活動雖然相對獨立,但它們之間也可以相互滲透。如在認識3的數量時,讓幼兒用印章印三只小兔、三棵青菜和三條小魚等并送到菜市場賣;學習排序時,要求幼兒按顏色、大小或形狀有規律地串項鏈送給娃娃家的小寶寶。幼兒在這些區域中獲得愉快體驗的同時,也綜合地提高了幼兒的社交能力。
四、 以教師有意識地調整為導向
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對兒童幼小的心靈來說榜樣與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陽光一樣重要。幼兒喜歡模仿教師的行為,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觀察幼兒,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熟練使用“133”觀察,從而更好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水平、興趣需要和思維方式,從而更有效地調整區域。有的孩子在給“小動物喂食”的活動中,手會發抖,拿勺子吃飯時送飯入口的過程中,手也會發抖。于是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手的精細動作的練習,如夾珠子、按欽鈕、塞薯片等;鍛煉他手臂的小肌肉的力量,班內還常有一到兩個孩子意志或注意力持久性差,游戲時三心二意,還時常影響其他小朋友,于是我有意識地安排他玩一些安靜的區域游戲,如“小動物喂食”“塞珠子”“扣紐扣”等,以使他慢慢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注意的持久性有所延長。
五、 以與集體活動的相互滲透為樞紐
集體活動是孩子入園后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它有助于讓孩子養成專注傾聽的習慣,以及具有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意識。區域活動成為集體活動的實施和延伸過程。它能讓孩子自主地復習、鞏固學到的知識,增強各方面的能力,而在區域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教師可采用集體活動的方式來解決,這樣更有利于孩子更專注、認真地學習。因此教師不能把區域學習和集體學習割裂開來,而應互相滲透,有機調整,相輔相成,圍繞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這個目標來實施。如在《好聽的聲音》主題活動中,我開展了集體活動“奇妙的聲音”,引導幼兒辨別了聲音的強弱,學習了點數和數物對應。在數學區中,我投放了“瓶瓶罐罐排一排”“聽音種樹”“數字打擊樂”等活動,既與主題活動保持一致,又讓區域活動對集體活動進行了補充,有利于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的有機整合與聯系。
區域活動在空間設置、材料的投放,以及對幼兒的觀察指導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教師下功夫、動腦筋。我們要創設科學的、合理的、有趣的活動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求來選擇實用強、好玩的區域材料,對于幼兒的能力發展給予適當的、及時的肯定,同時,我們更要給予足夠的耐心,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讓幼兒通過區域活動的契機,培養良好情緒,形成一定行為習慣并提高幼兒的活動能力。
作者簡介:
徐曉英,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蓬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