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珺
摘要:為了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對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投入不斷增加,而對專項建設的驗收結果也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名聲和前途。鑒于項目審計報告是一份項目建設完成情況評定的最重要的評定依據,本文以我校一項國家級專項資金審計為例,闡述了在審計中碰到的問題,以及總結這些問題后的一些經驗思考。
關鍵詞:專項資金;審計;預算;績效
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項審計的基本情況
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發展,中央和地方對各高校的專項建設經費投入不斷增加,撥款方和建設單位都同時在探索如何加強對專項經費的監督和管理。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確定我校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項目建設期為三年,項目所涉及到的總金額為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700萬元,地方財政資金5700萬元,行業企業資金2200萬元。由于該項目呈現出項目大、范圍廣、資金多等特點,上級財政部門和學校本身都非常重視項目的建設情況。2015年在項目建設期結束之后,先后接受了省級檢查和中央兩部現場檢查,并以優秀的成績通過驗收。在項目驗收前,受教育廳、財政廳委托的審計事務所對我校開展專項審計工作,這是迄今為止學校最大規模的專項資金審計工作,前后歷時1年半。在前期準備和協助審計工作中遇到不少難點,而這些問題事后總結來看,如果前期工作非常扎實完善并具有前瞻性的話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
二、審計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工作難點
(一)項目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不匹配
一方面,由于該項目申報時財務方面的專家對項目的前期工作涉入較少,專項預算編制僅僅是從業務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到資金使用的相關財政制度和財務政策,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實際操作困難、項目執行無法落地等情況。另一方面,申報項目時事業規劃沒有具體落實,各子項目資金預算安排簡單粗放,在實際項目建設中容易出現一項內容分多個項目開支、各項目經費執行不均衡、項目和項目之間預算需要相互調劑等問題。在審計過程中就需要對這些有疑問的項目追溯原因,提供佐證材料或者調整預算。
(二)項目執行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到位
專項建設不僅僅是某幾個部門或專業組的任務,而應該是學校所有部門和人員通力合作并參與建設過程的重要事項。雖然該項目最終順利地完成建設工作,但是在項目審計過程中還是發現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不夠到位,造成后面的審計檢查工作進展緩慢。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溝通不夠、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協調不足、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例如:審計項目資金所購置的設備資產時,發現設備使用部門、財務部門、采購部門、資產管理部門等幾個部門之間的記錄信息核對差異較大,存在有多記漏記、合同沒有按項目單獨存檔和分類、設備資產標簽不全等問題,而我重新梳理賬賬、賬實的工作占據了整個審計準備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時間,直接導致審計進程延緩。從中可以看出專項資金內部管理尚未建立健全控制系統并存在一定缺陷。
(三)審計內容打破以往的固定模式
一般的財務審計報告只負責對項目的財務情況進行檢查并出具審計意見,財務情況主要包括資金的到位、使用、管理等方面。由于近幾年對專項資金的管理要求日益提高,教育廳、財政廳也對這次“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項審計提出了比以往專項驗收審計更為嚴格的要求,審計報告的內容也不僅僅關注財務方面,審計事務所還必須對單位的內控制度和項目績效做出評估。從“財務審計報告”向“專項審計報告”的轉變,審計的范圍逐漸擴大、列支的內容不斷增多,而在審計報告中應該如何對內控制度和項目績效做出評價、評價標準又是什么,這給審計事務所帶來了難題。內控制度的評價需要審計部門對學校的運作和管理有更為充分的了解,覆蓋了從內控制度的制定到制度執行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另外,對于專業財務審計單位來說對項目的績效做出評估比較難操作,首先是因為績效內容涉及到很多專業方面的內容,例如:“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項內容中包含了數控技術、服裝設計、精細化工等專業建設,其次是評價其所產生的效率效益又缺乏標準的評價體系作為參照,特別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很難提供量化的績效評價指標。
三、專項資金審計后的經驗及思考
(一)財務部門需全方面參與專項建設
財務部門必須參與項目建設全過程,前期資料準備和申報階段尤為重要。一方面這是內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保證了項目預算的政策相符性、業務相關性和經濟合理性。例如:設備采購必須按照政府采購相關政策執行;項目預算要和財務經濟分類相對應;預算編報必須同財務制度和相關政策結合。項目建設最后都以資金的使用為終點,財務部門或者相關專業專家的介入才能使項目執行具有科學性和實際操作性。
(二)注重專項資金建設期的監督和溝通
作為專項內容的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期需要根據驗收的要求對項目的執行情況定期做評估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補救。首先,對于一定時期內的資金使用情況和規范程度、財務部門的核算工作等,財務部門可以委托相關專家或專門機構“把脈”,他們能對執行過程中的漏洞和潛在危險進行排查并提出相關修正意見和操作建議。這樣能夠適時調整建設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建設單位規范了資金的使用,同時也降低了財務部門的潛在風險。而如果等到項目建設期結束后再開展審計工作的話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木已成舟、無法挽救等現象。我校骨干建設期間關于財務工作的事中檢查是缺失的,閉門造車五年,一直處在惶恐的狀態中,不確定資金的建賬、核算、審核過程是否正確,這也造成了后期的數據整理、調整、修改的工作量非常之大。其次,項目建設前需建立相應的專項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項目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為項目建設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為大型項目建立配套的矩陣制管理模式,將職能和項目有機聯系起來,職能專家和項目專家能更好地相互交融,有利于項目建設工作的開展。再次,建設期各部門需要嚴格遵守配套的專項管理制度,不能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部門之間的信息和數據都需要定期核對修正,相互之間做到協助和制約,建設單位也必須組織內外專家定期進行檢查監督。
(三)績效評估工作需要更為專業的團隊執行
現有的績效評價較側重于合規性、真實性指標,而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標偏少,定量指標又多于定性指標,這樣的評價體系對項目的評估缺乏全面性和準確性。績效審計的內容往往需要反映專項的建設成果,成果的鑒定則需要組織更為專業的團隊來完成,專業團隊應包括項目專家、財務專家、技術專家、法律專家等等,這需要根據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建設內容而定,例如:針對我校“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項的績效審計工作就需要集結數控、服裝、精細化工等專業的專家對專項建設情況做出準確的評價,因此,績效評價審計可以單獨組織人員出具,僅僅依靠財務審計機構是無法在審計報告中出具最為準確完整的績效評價意見,而需要更為專業的團隊執行。
參考文獻:
[1]劉杰,張勇.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6(10).
[2]馬瑞.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
[3]劉彥超.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的現狀與改善建議探析[J].金融經濟,2017(5).
[4]張爽.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審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經貿,2016(11).
[5]楊守萍.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