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霞
摘要:本文闡述了高職教育的特點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現狀,進行了“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建立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遠程教學構想,建立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程教學構想、建立教學在線評價系統,建立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網絡大學,實現在線學分制管理的構想。以上“互聯網+”模式的探索,可突破任課教師知識體系的局限性,可共享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公平,實現人人創造、分享知識,實現知識單向教育向交互反饋式雙向教育的轉變,實現統一化教育向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的轉變。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發展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微信微課程平臺;在線評價系統;網絡大學;在線學分制
1、引言:
近些年,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4G”網絡覆蓋各主要城市,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1]。個人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普及率高達96%[2]。完善的通信設施、日益普及的移動終端,豐富多樣的功能性APP,為各行業“互聯網+”模式探索創造了有利條件,“互聯網+教學”模式適應潮流,順勢而生。本文中“互聯網+教學”模式是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引入互聯網要素,“線上線下”相結合,知識信息通過互聯網傳遞并成型,“線下”對其進行補充和拓展。“互聯網+”能突破時空限制,有效整合優秀資源,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解決高職教學中教與學的突出矛盾,進行“互聯網+教學”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2、高職教學的特點及存在問題
目前,高職教育占據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教育的發展關系到教育的質量與未來。雖然,在高職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教學質量日益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而且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高職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的普遍現象沒有改變,“應試定勢”的學習思維沒有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方式沒有改變[3]。教學內容空洞,教學方式呆板,達不到多數學生預期,導致學生興趣驟減,能動性降低。增加實踐課程、實現多元教學,是眾多高職學生的殷切期盼[4]。
3、高職“互聯網+教學”模式探索
學生需求與傳統高職教學的矛盾日益突出,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嚴峻挑戰。為解決教學過程中脫離生產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資源貧乏、互動溝通不足等問題,進行了“互聯網+”的嘗試與構想。
3.1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遠程學習平臺
新時代,高職教育將職業性、實踐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新形勢下,高職教育要求將企業生產過程引入課堂。[5]
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結合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現狀,提出創新發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路。創新發展校企合作模式是指督促企業更多的承擔“教學”責任,而不局限于傳統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定崗實習”。在新模式中,與長期合作的××企業達成一致,企業指定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和一定專業知識的專人負責,通過Internet,及時向學生分享行業最新標準、設備選型要求、現場生產工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等與設備制造、企業運營相關的知識。在此模式中,學生理論知識及時應用于實踐生產,實踐生產倒逼學生完善理論體系,在互相反饋中良性循環。
3.2 建立基于微信的微課程學習平臺
微信是騰訊公司2011年1月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及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其不受通信運營商和操作系統平臺限制,插件多樣,包括搖一搖、朋友圈、公眾平臺等。目前下載量達29.1億次,使用特別廣泛。在校高職學生幾乎每人一臺智能手機,每臺智能手機都安裝該應用程序。基于這種客觀實際,提出建立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移動學習平臺。公眾平臺中可設置技術專欄、專業教程等,平臺由學校優秀教師、企業技術骨干共同維護,及時更新理論內容,生產工藝視頻等。理論、視頻分享關鍵在于立足于“微”,每次分享中理論點盡量少,生產視頻涉及內容不宜過多,注重緩慢積累,量變引起質變。以微課程的形式,可實現隨時、隨地的生動形象學習,可充分利用零碎時間,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3.3 建立教、學在線評價系統
結合內江職業技術學院信息系統建設現狀,在各多媒體教室安裝攝像頭,對教師教學活動進行及時監控,促進提升教學質量。另外,開發學生評價系統,學生利用學號登錄該系統,每周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打分,反饋教學期望。傳統教學中,教師立體性考核學生。新模式中,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也能夠及時進行相應的評價。在此模式中,不僅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更能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教學需求,針對性的改變教學方式,逐步實現個性化教育。
3.4 建立在線教育平臺,進行在線學分制管理
目前,在線課程學習平臺繁多,包括騰訊課堂、新浪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多貝公開課、中國公開課、慕課網、國際開放課件聯盟等等。雖然如此,但諸如此類平臺,難以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管理。基于此,提出建立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網絡大學在線教育平臺的構想。在該平臺上,可上傳校內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教學講義,也可以對現有的優秀網絡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完善在線學分制制度,更重要的是可實現對學生一對一的在線學習管理。通過在線學習,可開拓學生視野,共享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公平。
4、結論與展望:
“互聯網+”教學模式構想可突破任課教師知識體系的局限性,可實現人人創造知識,人人分享知識,可實現知識單向教育向交互反饋式雙向教育的轉變,可實現統一化教育向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的轉變,同時也可促進教學公平。“互聯網+”模式具有巨大潛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更多方式的“互聯網+”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中國將建全球最大4G網,新華網 ,2013.12.19
[2]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保有量、普及率及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信息網.2017.3.21
[3]羅納德.巴尼特著,藍勁松,主譯,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陳忠良,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當代教育論壇,2016,8(1)
[5]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2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