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相繼出臺,研究者們嘗試著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對英語閱讀進行論證和實證研究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支架式教學模式作為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之一,逐漸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有效實施支架式教學模式,便是本文的要呈現的重點。
關鍵詞:支架式理論;高中英語閱讀;課例
閱讀是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重要且必備的語言技能之一。因此,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既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重要任務。
一、支架式教學含義
支架式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搭建支架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法。支架式教學是支架理論運用在教學領域當中的具體表現,其最重要、最直接的來源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二、課堂實例
根據支架教學理論理論,現以人教版新課標高中必修2 Unit1閱讀課文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為例,探討支架式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情境,搭建支架
第一,聯系實際,巧妙導入。教師首先呈現敦煌莫高窟的圖片,因為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有名的一道風景名勝、文化古跡。并同時進行簡單的提問以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或許有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時教師需要適時搭建腳手架給于幫助引出某個問題的答案,進而巧妙地引出cultural relic 這個核心詞組,為學生初步理解其含義搭建了第一個支架,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第二,拓展思維,全面理解。為了讓學生全面把握cultural relic 的內涵,教師繼續發問有關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可能大部分學生不知道這兩個概念,此時教師需要繼續搭建支架,解釋這兩個概念,最后總結文化遺產的內涵。至此,有關cultural relics 的概念內涵已經解釋清楚,概念的呈現為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這個詞搭建好了一個大的腳手架,利于后續的學習。
2、提出問題,引導探索
第一,依托支架,強化理解。為了檢測學生對cultural relics這個概念的把握是否準確,可以設計以下兩個教學步驟:首先讓學生說出一些他們知道的文化遺產名稱,把學生吸引到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動機;隨后教師呈現幾幅不同的圖片,其中包括了本課要學的The Amber Room,讓學生辨別它們是否是文化遺產,在支架的輔助下,嘗試進行自主探索。根據前面給出有關cultural relics 的定義,學生很輕松地判斷出哪些是文化遺產,哪些不是。在此辨別圖片的過程中,支架的作用清晰可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興趣,為教師在后面逐步提高問題難度,引導學生去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實現更高水平的認知目標做好情感鋪墊。
第二,續搭支架,引入閱讀。在上一環節,教師讓學生辨別的圖片中包括
the amber room,是為了導入本課的閱讀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如果只看圖片,學生并不能判斷琥珀屋是否是文化遺產,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 通過閱讀課文去尋找答。然后解說語篇標題“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并針對語篇內容提出幾個問題。
3、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在此階段,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從文本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雖然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跨入“最近發展區”,還需要在教師的支架輔助下逐步深入。
Ⅰ Skim
在這一部分,根據整體語言教學原則,教師先讓學生聽讀課文。隨后,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讓學生 match 每一段的main idea,這樣的任務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推動對文章理解。
Ⅱ Detail reading
為了實現本課閱讀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教師需要分解復雜的學習任務,用“小步子”教學法,一步步搭建支架,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進一步獲取新的語言信息。
通過教師在每一段搭建的不同支架,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策略,是教師該適時地撤去腳手架的時候。因此,從文本閱讀的第三段開始,教師提出問題后,都是讓學生獨立去完成,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促進其進步。
4、同伴互助,合作學習
Ⅲ Deep understanding
在這一部分,注重的是同伴之間的合作學習,體現的是同伴間互為支架的學習模式。為了更進一步掌握文章傳遞的信息,教師提出幾個較難的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在此階段,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的交流合作,達到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Ⅳ Retelling
還是以小組為單位,請學生復述一下有關琥珀屋的信息,如果學生復述的不盡如人意,教師可以提供幫助。閱讀過程是語言輸入的過程,復述故事的過程是語言輸出的過程。輸出所得到的反饋可以讓學生修正或者重新加工他們的輸出。所以,當學生復述表現有所欠缺時,教師要及時地顯出支架,幫助他們及時調整,重新輸出,以掌握好復述策略。
5、效果檢測,小組評價
通過小測驗和留作業的形式了解學生吸收的效果,并通過小組內互評的方法了解學生對一堂課的反響。
三、總結與展望
縱然支架式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但是也不能忽視支架式的缺陷之處,另外,在進行支架式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把握搭建知識支架的度。總之,英語教師應“引導”性的把學生吸引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合理的搭建支架,使學生獨立的沿著支架攀爬,成功跨越“最近發展區”,使學生思維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發揮。最后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也能學得好!
參考文獻:
[1]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陳露,2014,支架式閱讀教學的課堂實例與分析[J],《教學理論與實踐》(8):27-29
[3]何克抗,1997,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143):375
[4]洪建勛,2013,支架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76):94-96
[5]柳淑瑛,2013,《支架式語言教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張偉娜(1994.5-),女,蒙古族,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