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越來越得到老師及學生的重視,如今更成為語文尤其是初中語文課堂中的主要教學任務及目標,由此可見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所以對于初中語文老師來說,不僅要對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還需要高度重視語文核心素養,并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以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核心素養;培養措施
一、 前言
初中語文在語文教育中起到基礎性及重要性作用,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則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及效率的重要途徑,理應得到初中語文老師們的關注。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強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語文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及綜合能力。對此,筆者根據自己的初中語文教學經驗,詳細分析了“立足課堂,讓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有效措施。
二、 導入新課,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在上課前,初中語文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要求及學生實際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第二,教學時要盡可能導入新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等,以豐富化和趣味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第三,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語文基礎及學習偏好制訂學習任務及目標,然后利用多種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及目標,以鍛煉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對杜甫的《登高》進行教學時,老師要制訂教學目標,如:“讓學生了解杜甫的人物特點”“讓學生了解杜甫寫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情感及思想”等,然后圍繞這些教學目標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語文課堂教學,最后學生了解到了杜甫人物特點及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即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
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詩中景象蒼涼闊大、氣勢雄渾的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后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漂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高渾一氣,古今獨步。
三、 預習反饋,誘發課堂討論
第一,初中語文老師在上課前需要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并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為后面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第二,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和反饋問題,即在預習和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要積極向老師或優秀的同學詢問,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第三,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即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先設置課堂問題,然后將問題當作學習任務分給不同小組的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語文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及實踐能力。
例如,在對《荊軻》進行教學時,老師直接可以設置課堂問題,即通讀課文,給下面的字注音:曩()者有不稱()者,嘿()而逃去,沈()深,涇()渭,觳()之險,等等。另外,還可以設置“用簡短的語言來總結《荊軻》的大體內容”等問題,對于該問題很多學生會回答:“荊軻刺秦王記述的是戰國末期,刺客荊軻接受燕國太子丹的請求,去刺殺當時的秦王嬴政即后來的秦始皇,希望以此阻止秦國對燕國的征伐,從而改變燕國命運的歷史。”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語文理解能力。
四、 當堂達標,鞏固教學內容
第一,老師要根據所教學內容的重點及難點,制訂重難點知識鞏固和訓練目標;第二,在進行鞏固和訓練的過程中,要時刻檢測和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知識能力等,以對訓練鞏固方案做出適當調整。
例如,在對《我有一個夢想》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先“當堂達標”題目:即請以“我的中國夢,就是”寫一組排比句,排比句中要盡可能展現出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同時還需要展現出句子的創新之處。
五、 拓展延伸,當堂小結深化
第一,老師除了對教材內容進行教學以外,還需要適當增加課外實踐活動,以幫助學生拓展和延伸知識領域;第二,老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變式訓練、情感升華等訓練,以增強學生對初中語文學習的喜愛之情,同時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第三,老師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總結,使他們養成總結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第四,還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學習到更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等,從而開拓學生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
例如,在對李清照的詩歌《如夢令》進行教學時,除了讓學生認真閱讀和欣賞這首詩歌,即:“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文為:“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等學生基本了解該詩歌后,老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關的詩歌,所表達的情感與該詩歌相似,諸如梁衡的《亂世中的美神》、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等,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李清照的詩歌特點,同時又拓展了學生對不同詩人詩歌特點的了解,最終提高了學生的詩歌賞析能力、學習能力。
六、 結語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在新課改以來就一直被當作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更成為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的重要措施,故不僅得到了初中語文老師們的關注,還引起初中各年級學生的關注,由此可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性。通過上文的分析結果顯示,要想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實現對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必須立足于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新課,明確教學目標;預習反饋,誘發課堂討論;當堂達標,鞏固教學內容;拓展延伸,當堂小結深化。
參考文獻:
[1]王云峰.試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語文建設,2018(04):4-8.
作者簡介:
徐金鑫,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市小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