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克芳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在課堂中應用情景教學法已經非常普遍。通過情境創設去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才能讓美術教育不斷進步。文章圍繞“以有效情境營造高中美術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這一主題,展開具體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有效情境;高中美術;教學實踐;策略
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高中美術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構建高效的課堂,能夠讓美術教育改革得以深入發展。對此,高中美術教師在授課過程,應該重視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一、創設音樂情境,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與美術這種視覺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無論是音樂還是美術,都是人們表達內心感受,傳遞美與正能量的一種方式。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的音樂元素,通過音樂旋律去啟迪學生的心靈,產生藝術上的共鳴,有助于高中學生美術學習體驗的升級。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作品的播放去創設對應的情感情境,讓美術與音樂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感受到美術作品之美。以情感共鳴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美術作品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階段,學生接觸的美術作品類型較多,每一種美術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特點與不同的情感要素。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美術鑒賞的意義”相關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馬克思所說的“如果愿意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引導學生觀察藝術家長期探索形成的美術規律,比如中國古代建筑、古羅馬建筑等,這些藝術來源于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美術家眼中的自己》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和音樂,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下欣賞本節課的藝術作品。在欣賞古拉斯科巖畫這幅作品時,教師可以結合作品特色,給學生播放美術家的自畫像,配備相應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自畫像的造型特點,隨著音樂作品,走進藝術大師的內心世界。不同的音樂作品,能夠給學生不同的支撐,讓學生更好地與美術作品的作者互動,產生個性化的理解。同時,能夠關注每一個美術作品背后的社會背景知識,積極了解與美術作品相關的社會文化,以此來解決美術教學難題。
二、創設探究情境,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在高中階段,教師要提升美術教學的層次。以美術教學活動去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同時,具有個人美術創作意識,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人才。新課程改革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美術教學有寬廣的拓展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新思維與個人情感,融合到美術學習內容中去,才能讓學生的藝術能力得以提高。要豐富學生的繪畫技能,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更要讓學生學會鑒賞美術作品,了解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內涵與人文知識。高中美術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通過創新與探究情境的打造,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將美術知識與學習情境結合在一起,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過程的實際效率。
比如在講解“人間生活”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要通過美術教學引導學生認知歐洲文藝復興畫壇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并通過學習文藝復興時代的背景知識和歐洲藝術特點,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在這一課引導學生分析《最后的晚餐》這幅美術作品,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感受到人文主義思想在作品中的體現,是教學難點。打造探究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觀察與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積極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像“關于《最后的晚餐》這幅美術作品你了解多少?”引導學生觀察三幅不同畫家所畫的《最后的晚餐》進行比較,探究其在構圖、人物表情刻劃、透視等方面的不同之處。這樣的探究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美術專項知識。
三、創設游戲情境,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在創設課堂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高中學生的需求。具有娛樂性的游戲情境,還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游戲去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去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之間的比拼以及真實化的參與,都能讓美術學習過程變得多元化。
比如在學習“審美自律”這一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審美自律的內涵及美術風格發展的邏輯和藝術家對個人風格和形式美的追求,了解中國書法和文人畫的一些主要觀念和發展線索,了解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印象派的主要觀念和風格。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為學生介紹作品的背景和藝術特色,讓學生像文人觀看新的文學作品一樣去點評,去欣賞。通過古人觀賞藝術作品行為模仿氛圍的營造去打造情境,讓學生以文人騷客的形式發表自己對于《蘭亭序》的看法,有助于課堂游戲情境的形成,更能讓學生之間開展競爭,紛紛發表新的觀點。這樣的美術教學活動,能夠讓中國書法之美得以展現,也能夠讓學生獲得文人騷客的體驗感。
四、創設實踐情境,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之所以利用情境教學法組織美術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真實的體驗,推翻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活躍課堂氛圍。在先進教育技術走進課堂之后,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設備去組織教學。但開拓全新的教學空間,促進學生體驗與實踐,是打造情境的另外一種方式。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社會生活。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的真實性,有利于學生將美術學習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推進美術教育更上一層樓。
比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莫奈的《日出印象》這個作品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郊游的形式去觀看日出。看一看生活中真實的日出與美術作品中的日出有什么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藝術家對大自然的表達方式。
五、小結
綜上所述,在情境教學法得到青睞的近幾年,教育工作者開始探究情境教學法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優化美術教學,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受到藝術的熏陶,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欣賞,一邊提高,才能促進學生成為美術藝術的追求者,在美術學習實踐中獲得更多藝術感觸。
參考文獻:
[1]淺談高中美術教學模式的創新[J]. 夏海龍. 美術教育研究. 2018(10)
[2]談提高學生對高中美術學習興趣的方法[J]. 龐海東. 中國校外教育. 2017(31)
[3]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 夏天. 美術教育研究.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