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紅
摘要: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和節奏感培養具有很大意義。結合幼兒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幼兒成長發展的特點,將游戲教學方法應用到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是提升幼兒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游戲化即是指借助游戲活動的形式,結合音樂教育的內容和目標而衍生的一種新型教學策略,有利于體現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游戲教學形式引入幼兒音樂教育是實現幼兒園課程整合的重要的舉措,是促進音樂教育魅力展現的途徑。基于游戲化音樂教學的優勢,本文將著重分析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的方法,僅供幼兒音樂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策略
引言: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幼兒“玩”,還在于引發、支持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1]”從一定角度上來看,幼兒多種能力都是從游戲中獲取的,音樂作為一門知識性、技術性、表現性比較強的藝術,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更應該強調幼兒的主觀體驗,讓幼兒在游戲活動和情境中體驗音樂的魅力,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做到幼兒、音樂與游戲的有機融介,這不僅符合幼兒教育要求也是激發幼兒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解析游戲的價值
(一)創設快樂氣氛
幼兒喜游戲教學形式,因此將游戲活動融合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實現對幼兒課堂參與積極性的調動,只有幼兒全部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氛圍才能夠得到調動。在音樂授課中加入游戲教學元素,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新穎性,避免幼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產生的厭倦心理。在快樂教育理念影響下,幼兒音樂教育質量會逐步提升,幼兒逐步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感悟音樂作品的美感,體驗到音樂教育的獨特之處。
(二)發覺潛藏興趣
音樂課預設的游戲化,應當明晰幼兒特有的身心特性。擬定好的授課流程,應能讓幼兒去自主探究,凸顯明晰的個性傾向。若沒能與這一本源目的契合,則應當更替原初的授課方案。創設出來的課內環境,應能排除掉潛藏著的不佳干擾,如,幼兒潛藏著的緊張心態。讓兒童放松,以便發揮出最優情形下的探究思維。摸索出適宜情形下的游戲思路,發覺潛藏著的深層潛能。通過設定好的多樣游戲,培育真正興趣,開闊音樂視野[2]。
(三)拓展多樣想象
幼兒音樂教育中合理融入游戲教學元素使音樂教育活動中實踐空間更為開闊,這樣的教育教學模式下,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安排游戲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在參與游戲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想象去完善音樂情境,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想象力提升具有很大意義。
(四)增添敏銳反應
音樂帶有瞬時感悟的特性,伴隨著的多樣游戲,也凸顯出敏捷反應。捕捉及辨識音樂,是幼兒園時段預設的科目基礎。通常情形之下,幼兒帶有敏感聽覺,可以辨識多頻次下的音調。幼兒喜好的樂曲,可以配有游戲,調動起認知興趣[3]。
二、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方法研究
(一)教學內容適應認知規律
幼兒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需要結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尤其是游戲教學元素的融入更要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音樂教育素材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夠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4]。教師可以創造性的使用音樂教材,突出活動內容的游戲元素。如《獅王進行曲》表現的內容具有故事情節化、形象豐富鮮明。中班歌曲《小青蛙》,角色是幼兒熱悉的小動物,歌曲的旋律明朗、輕快活潑,特別是副歌部分,青蛙的叫聲節奏明快、朗朗上口,適合幼兒邊唱邊表演,增加了游戲性與趣味性。又如大班歌曲《小狗抬轎》,曲調采用了流行歌曲《大花轎》,節奏、旋律與兒歌的韻律較為協調、和諧,歌詞也是比較詼諧風趣的。音樂教材本身的趣味性、情境性、游戲性,可以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欲望。
(二)添加德育內容
在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僅要求教師能夠結合幼兒音樂教育目標完成知識技能教學任務,還需要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滲透道德教育,經由游戲流程,指引幼兒去明晰樂曲價值,確認最佳價值觀。例如,在解析關涉母愛這樣的曲目時,應發揮幼兒想象,回憶平日以內的母親照料。 預設競答游戲,讓幼兒表達出這類細節。 這就培育出了感恩的認知,學會孝順長輩。樂曲涵蓋著的道德指引,可分成多個層級。例如,《學習雷鋒》這一曲目之中,涵蓋了特有的互助道德。 解析這一曲目時,可讓班級以內的幼兒,學著分享玩具,學著在發覺別人需求之時,主動去協同互助。長時段的道德熏陶,應貫穿于預設的音樂課中。
(三)借助獨特符號
樂曲借助多樣音調,來表征某一主旨,這種抽象架構下的表征方式,通常很難解析。幼兒特有的認知思路,帶有具體的特性。這種情形下,若能把原初的抽象樂曲,更替為明晰的具體符號,則會便于解析,幼兒依憑這些符號,就能明晰樂曲表征出來的主題思路,同時辨識潛藏著的知識線索。經由長時段的摸索,教師應在篩選出來的曲目之中,添加帶有形象特性的獨特符號,便于幼兒理解。例如,大綱范疇內的某些曲目,帶有打擊樂的特性。真正去解析時,可以預設這樣的游戲:經過班內探討,為曲子固有的某些音符配上獨特圖畫,表征著某一動作。這樣搭配以后,每當彈奏至擬定好的這一段落,就能展示描畫好的圖案,幼兒就做出預設的某一動作。這些獨特符號,既帶有凸顯的趣味特性,又能協助理解。
(四)教學場景游戲化
好的教學場景設計,對幼兒心理情景營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音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通過對教學場景的布置、故事情節的鋪墊、角色扮演的講解等,為幼兒營造易于接受和創新的優良教學場景。如在打擊樂“圣誕老爺爺的王國”教學活動中,以游戲化的故事情節貫穿整個打擊樂教學活動,讓四組小朋友分別按照歌曲節奏,模擬圣誕老爺爺春夏秋冬四季的場景動作,以及不同工具器材發出聲音,并將聲音特點與四季不同性質的工作進行匹配,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了成功,實現了游戲與教學的融合。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音樂學習內容較為形象簡單,需要采用靈活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幼兒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游戲教學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熱情,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娛樂能力和交際能力等。教師應該認識到游戲教學的重要性,逐步進行游戲教學的實踐,應該采用合理的游戲教學方法法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深入學習。
參考文獻:
[1]林媛媛.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的成果與走向——第八屆全國幼兒園音樂教育觀摩研討會側記[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3,11(04):128-129.
[2]杜亦林.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04):203-204.
[3]汪蘭.游戲,讓孩子愛上音樂活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5(05):126-126.
[4]陳麗娜.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的探索與實踐[J].好家長,2014,11(20):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