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汀
摘要: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對于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都有著極大的改變。而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作為美育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綜合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文章對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進行詳細探究。首先,文章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重要性進行相應概述,而后詳細分析了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
關鍵詞:班級形式;小學音樂;音樂合唱教學
前言:合唱主要是通過對不同聲音之間的相互配合,進而充分展現出音樂作品所要表達出的內在情感。另外,合唱還能夠利用不同的聲音來傳達情感,進而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而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以班級形式合唱通常情況下都會展現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學生都有著一定的團體表現能力;其次,學生在進行演唱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展現出的力度有著一定的變化;最后,對于教師來說,以班級形式的小學合唱教學都是增強學生的可塑造性和豐富學生的音色。
一、班級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對于音樂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情感藝術、語言藝術,更是一門思想藝術。而合唱作為音樂的一種綜合表達形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與音樂相關的藝術以及豐富多樣的文化元素,對于小學生來說,合唱更是有助于學生培養團結協作、堅強人格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普及教育,因此其并不是為了培養演唱家等音樂人才,進而小學音樂教育面向的對象是群體,并不是個體。另外,以班級形式進行音樂合唱教學能夠有效的體現出學生的綜合性,并且提高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因此,做好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作用。音樂課程并不是現代時期才設置的,早在我國古代的教育中就有對于音樂的教學,古代“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由此可見,我國古代時期對于音樂的教學就有著一定的重視程度。另外,國外對于音樂教學也有著一定的肯定。例如:法國文學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的三把鑰匙一是文字、二是數字、三是音符”[1]。日本國將合唱教學從兒童時期一直延伸到大學,并且已經將合唱教學作為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途徑。
其次,對于合唱音樂教學來說,其更是對人格重塑的必然要求。音樂本身有著陶冶情操和凈化心靈的作用,在進行音樂合唱時領會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出優秀的人格和品質。另外,當前的社會是一個合作型社會,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只有學會通力協作,才能夠在社會良好發展。
二、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
(一)積極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班級合唱音樂教學來說,由于學生本身在學習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合唱音樂相對較少,并且演唱形式較為節目單一,通常都是齊唱或者是獨唱。因此,這種現象嚴重導致了學生喪失對于合唱音樂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發現,由于日常合唱音樂教學中,演唱形式較為單一,使得學生出現了聽覺疲勞的現象,進而使得學生在課上絲毫沒有學習音合唱的興趣,這種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音樂合唱積極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培養小學生音樂合唱的積極性有著關鍵性的作用[2]。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的播放一些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合唱,以此充分的激發出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合唱學習的氛圍。另外,教師還要相應的給予學生一定的音樂指合唱指導,讓學生自己體會不同歌唱形式之間的不同,使得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對《小白船》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齊唱版本的《白蘭鴿》,而后在欣賞合唱版的《小白船》,而后再 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組,兩組學生在同時演唱時又要保證各自聲部音色和音準,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合唱教學目標能夠順利完成。
(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要求進行合唱教學
如想要提高以班級形式的合唱教學水平,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心理上和音樂需求上都有著極大的不同。因此,針對教師來說,需要教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一定的了解程度。在音樂教學實踐角度來分析,低年級的學生對于節奏歡快的音樂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對形象藝術美的作品以及偏向于愛情作品有著一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對班級形式音樂合唱教學時,首先要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有著一定的了解程度,研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而找到科學的、適合學生的音樂合唱教學方式。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齊唱的方式進行簡單合唱教學;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對學生進行基本的二聲部訓練;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二聲部訓練合唱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以此培養學生合唱能力和水平。
(三)運用不同的鼓勵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對于當前的學生來說,尤其是小學的中高年級學生,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我意識,心理也比較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合唱教學時,要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進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自信心。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評價對自身教學進行總結,及時改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而幫助小學生提高合唱水平[3]。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并且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動態變化。同時,教師還要做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的幫助你一個學生都能夠融入到音樂合唱教學中,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產生的認知。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發現學生在合唱時出現錯誤,不要過多的批評,相反,而是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以此保證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自信心。
結論:通過本文論述可知,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對于小學音樂課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以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而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小學合唱音樂教學課堂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有積極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要求進行合唱教學、運用不同的鼓勵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學習合唱音樂的學習效率,教師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學校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胥園.基于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探究[J].戲劇之家,2018,18(14):204.
[2]楊宇.小學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J].當代音樂,2017,20(20):36-37.
[3]王亞紅.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7,34(0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