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兒童的父母進城務工,給農村兒童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造成了一些學習困難。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快速成長的關鍵期,小學數學學習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探究精神,為了使這些農村學困生學好數學,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在課堂上易于疲勞,精神容易分散,高年級的數學教學又以基礎計算為主,較為枯燥,造成有的學生學習困難。因此,教師只有根據這些學困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狀況與學習水平,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讓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從而獲取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困難是當前教育界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 學生自生的原因
俗話說:“一娘生九子,九子都不一。”同一個母親生的孩子都會不一樣,更何況萬千家庭的孩子,每個人從生下來就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學困生的理解能力比同齡人差,也導致了在學習中明顯地表現出思維障礙,不靈活,理解語句、題意的能力差。學困生在課堂中注意力很難集中,常常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就更別講聽懂了。數學和語文有所不同,數學更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學困生在這些方面明顯的不足。
(二) 家庭教育和環境的原因
我教學的學校是一所鄉鎮小學,孩子們都出生在農村家庭,大部分孩子從小就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家庭把學業的完成全部寄托給老師,這樣有一部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得不到家長的幫助學習一定會很吃力,長此以往學習沒有熱情,產生厭學的情緒,學習成績不理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在我們這里大部分家長不太重視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認為不讀書也可以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熏陶下孩子自然也對學習不重視,每天做不做作業對孩子來說也就不重要了。在農村沒有書店,讓許多渴望看書的孩子望而卻步。環境給孩子造成了學習課外知識的限制。平常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平常談論的也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家常瑣事,孩子們接觸最多的也是這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導致了孩子們思想各方面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三) 教師的原因
教師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教學水平有高有低。每個教師的責任感也因人而異,但大體上還是好的。對于學困生的輔導絕非易事,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耐心,經常非常簡單的問題給學困生講多次也無效果。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和學生都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師生雙方都會產生挫敗感而互相厭倦。
二、 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
轉化學困生學習,最根本還是要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如果孩子對自己學習的目標明確,知道自己努力學習會收到滿足體驗,就會努力去做。教師如果能夠把握不同學生的需求,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激發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 關注學困生言行,尋找閃光點
與此同時我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仔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偶爾一次口算速度加快了,書寫有了進步了,某次計算全部正確了,上學不遲到了,上數學課主動舉手發言,勞動踏實,幫助小弟弟、小妹妹背書包,主動當值日生擦黑板和老師談話等等,抓住這些細節給他們投去贊許的目光,會心的微笑,及時在全班表揚和鼓勵。看到學困生即使有微小的進步,也及時給予肯定認可,并及時通報家長,讓他們在班里和家里都體驗到學習取得進步的喜悅,從而激起學習的愿望和興趣。
(二) 表揚鼓勵,樹立信心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不說漸漸少!只要發現孩子們有一點一滴的成長或閃光點,我就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孩子們從表揚與鼓勵中感受到被老師和同學承認,被欣賞,被重視,逐漸對我產生好感,融洽了師生關系并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同時學生自信心也樹立了起來;比如:我的學生海燕,我常常夸她不僅書寫好,比數學“王子”李小軍的字還漂亮,而且能干精通廚藝,是班級學生中的美食家,常常把她的作業本拿給班上的學生參觀學習、模仿。讓人欣喜的是她漸漸愛上我的數學課,從此奇跡般改掉了不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老毛病。因為表揚與鼓勵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良好的課堂情緒,激勵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更加自覺勤奮地學習。而挖苦與批評則往往使學生產生一種消極的,甚至是對抗的情緒,形成厭惡老師并厭惡老師所教學科的心理。
(三) 抓機會,建成功展示平臺
平時課堂教學中多關心這些孩子,給他們一偏愛,請他們幫老師抱本子,收發同學作業,擦黑板,多給他們課內外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老師是喜歡他們的,老師是關心他們的,老師沒有嫌棄他們,即使批評也是對他們的一種關愛,讓其明白嚴是愛,松是害。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當我擔任四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時,通過一段的時間教學發現楊佳琪同學是一個調皮搗蛋的男孩,愛打架,學習成績很差,喜歡運動。我就在常常給他創設機會,只要他想展示優先動手操作,優先動手實踐,優先發言匯報,優先上臺展示,給他以自信,讓他體驗被尊重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成就感。意想不到的從原來的30幾分,在期末數學考試中居然得76分,第二學期90分,躍居全班前10名并被學校評為三年級的“三好學生”。
(四) 降低起點,分散難點
使用教材科學合理,適當降低教學起點,分散難點,讓學生感到“我能學”。在進行教學時,針對學困生適當降低知識教學起點,讓學困生也能跨進新知識的“門檻”,感受到自己能夠學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教授新課的時候,適當地降低授課的速度,讓學困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理解知識。我也接手過兩個班共有91人,學困生就有16人,數學學習興趣不高,只要上數學課就會聽到:怎么又是數學課?書寫糟糕,學習習慣差,上課講小話、吃東西、搞小動作、經常開小差等。不完成作業常事,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學困生的這些癥結一樣不差。每堂課只能降低起點,分散難點,放慢教學進度,隨時調整預設的教學設計,兼顧學困生的同步學習。
參考文獻:
[1]張雪芳.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7(31):43.
[2]白彩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6(07):93.
[3]蔡江生.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7(33):36.
作者簡介:
孫立冬,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