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申軍
摘 要 在課堂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現代的歷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人格有所強調,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全面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傳統的觀念轉變,確保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主體的地位,對學生的人格尊重,培養學生求實的態度。
關鍵詞 小組合作;高中歷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050-01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目前我國的新課改的內容,也是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在這樣的指導之下,逐步推動教學的改變,培養學生愛好學習、樂于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新課改的教育提倡學生在愉悅合作的環境中學習,將學生的“樂學”與“會學”實現統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一)合作學習的含義
學生根據小組的形式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明確的分工,根據查閱資料,合作討論將各自的答案匯總交流,在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其進行引導與評價的學習模式即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在這樣的過程中,課堂的時間留給學生完成,因為其分工明確,學生能夠積極的去學習,不再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是通過學生自身的討論而完成的。學生能夠在其中得到知識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照顧到每個同學,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的查閱資料、討論等,達到思想中的共識,不但能夠將學生的團結協作的能力進行培養,還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成就感,將其自信心增強,方便其參與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與意識。
二、應當避免的問題
(一)避免學習太過于表面
教學在現在的教學競賽中為了使課堂內容變得新穎,將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活躍。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對小組合作的學習有所設計,但是很多的討論會在表面的形式中流通,沒有多少意義,有些教師頻繁的在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會覺得課堂太過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
(二)避免低效的學習方式
在小組中的成員安排上,如果不能夠對其合理的分配人員,有的時候會將較差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中,或者將不愛討論的學生放在一起,不能夠明確的分配任務,就會導致較為底下的合作學習,不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合作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鋪設懸念
教師在備課時要將教材深挖還要將課程認真準備好,對學生合作討論的問題精心選擇,使得問題有層次性,有深度。并且在教師開陣合作學習的活動的時候,所需要的知識需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需要貼近現實。一般來說,可以在教學的重難點的地方設置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例如在講授凡爾賽和約的時候,在巴黎和會中的“四巨頭”指的是哪些?他們參加會議的目的是?其實質是?等設計此類的問題,設計問題深入,將學生的興趣充分的調動。
(二)構建合理的小組
合理的分配成員是教師課前的重要的事,將人物在組員中落實。就需要教師做到下面的幾點,不能夠在小組中有太多的人數,也不能夠太少,不能夠小組中全是優等生也不能是差生,如若不然,則會導致小組學習無法順利的進行;小組間需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需要對每一個學生的任務有所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為活動者,將其課堂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將組內的每個人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將每個成員學習中的魅力散發,達到最終的教學任務。
(三)保證時間
教師在觀摩課中設計小組合作在表面中流通,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的關鍵為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對問題進行探索與交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能力充分的展現,體驗真正的快樂,將小組成員的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將學生的預習工作放在前面。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實踐,最大限度的保證小組的合作學習。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教學中歷史為關鍵的內容,但是在目前的歷史現狀中能夠看出,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問題存在,主要在下面的幾點中得以體現: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忽略課堂紀律;不合理的教學安排;不合理的學習內容;缺少專業的教師。要想將教學效率提高,教師需要對討論的問題精心的準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較少批判的語句,需要鼓勵學生,將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將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增強。
參考文獻:
[1]宮富春.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2]李麗華.揭開合作的神秘面紗:不是所有“合作”都能“高效”——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后產生的困惑以及解決措施[A].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年江蘇省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報告文集[C].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4.
[3]王嘉琦.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在臨河一中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羅敏華.改變學習方式實施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探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6):5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