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虎
摘要: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把青少年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音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記憶、想像、思維、情感、意志、個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并陶冶他們的性情,發展智力。所以,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注意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煥發音樂課堂教學活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措施;活力
音樂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逐步得以體現。為了體現新課標理念。每個音樂教師都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摸索著。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成為了每一個小學音樂老師都在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1、正確把握角色,創設和諧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建和諧氛圍的重要前提,也是促使課堂教學獲取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創設和諧、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放下身上的思想負擔,在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提高音樂素養。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藝術殿堂,因此,教師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鼓勵學生敢說敢唱、敢跳敢演,促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其次,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內心尊重學生、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要一視同仁,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奠定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并喜歡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自信心。
2、通過巧妙引導,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興趣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生的根本動力,也是聯系學生與音樂的主要紐帶,更是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美化學生人生的基本前提。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獲取音樂知識的根本動力,是促使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學生享受音樂、美化人生的基本要素。音樂教師要善于挖掘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并根據學生身心的發育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其生活經歷相結合,以加強音樂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聯系。音樂課堂是否生動有趣,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鍵在于新課導入環節。那么應該怎樣設計導入環節呢?一定要遵循新穎、有趣的基本原則。例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施導入:(1)利用故事導入新課。這是大多數教師經常采取的方式,因為小學生大都喜歡聽故事,一個有趣的童話,一段神奇的經歷,都能將學生快速引入相應的教學情境。(2)利用游戲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火車開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開火車”的游戲,由教師充當火車頭,學生在后面依次排開,然后隨著音樂的律動,從教室開到操場上,學生的興致都非常高漲,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了。(3)利用繪畫導入新課。音樂教材中包含很多精美的插圖,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并將其投影出來,以供學生觀賞,從視覺上增強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并增強音樂形式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3、創設有效情境,培養學生興趣
通過現代教育理論,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生的情感、需求、氣質、態度、動機、興趣、學習方式、思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任何學習動機的產生都是建立在興趣這一基礎之上的,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積極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舞臺,并根據學生實際需求運用靈活手段,將學生引入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音樂氛圍,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通過這種方式,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興趣,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4、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部分是新課改后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和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心理學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賞時,他們則會產生愉悅、積極、輕松的情緒體驗,并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此,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不應以“標準答案”或“統一模式”去束縛他們。如,《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完這首歌曲后,有位學生對我說:“把歌詞改一改,行嗎?”我欣喜地說道:“當然行!大家都可以改一改,還可以畫一畫。”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歌詞修改意見,他們的創造能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得到了發展。
5、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優勢,例如,有的學生擅長唱歌,有的學生擅長跳舞,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審美意識,還有的學生樂理知識豐富等。在選擇評價方式時,教師可以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相互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評價等級不需要設置的過于詳細,要注重突出學生的優勢特點,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樂趣。在音樂考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一首歌曲定成績”的方法,而是盡可能的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學生自己選擇測試內容,如:唱、跳、吹、拉、彈等等,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主空間,讓學生感覺到考試也非常有趣。學生只有考出好成績,才能激發自身的成就感,只有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才能進一步投入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顏軍芬.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教學中范唱教學策略淺談[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1):196.
[2]尹靜.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音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