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培
摘要:課堂教學的導入是一門藝術,教師如能在教學一開始就能選擇恰當的方法,巧妙地引入新課,必定能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探索,盡早進入最佳狀態,給整堂課帶來意想不到、令人叫絕的好開端。以下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諸多課堂導入方法下的“練習導入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設計運用策略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愿與大家交流分享。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練習導入法;練習設計策略
精彩的導入,是開啟新課的鑰匙。它能引導學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啟后的橋梁,會使教學活動更加流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教學伊始的導入藝術。在數學課上,導入的方法有很多,較常見的有“復習導入法”、“直接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微課視頻導入法”等等,而筆者今天要與大家交流分享的,便是其中的“練習導入法”。
“練習導入法”是指教師根據課堂的內容和目標精心編選、設置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先“練習”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鞏固舊知識,探究新知識。
一、一道“好題”能帶來一堂“好課”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徑。所以多數老師會思考如何精心編題、選題給學生在課中練習,或是課后鞏固。然而課前的一道“好題”,有時卻能吸引住學生,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八年級下冊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一課的導入,首先讓全班學生獨立完成以下四個填空練習題:
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這幾個圖形中多邊形的邊數與三角形個數的關系?
(2)這幾個圖形中多邊形的邊數與它的內角和度數之間的關系?
后續教學環節我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學生總結概括——適應性練習——變式訓練”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由于這一個課前練習的導入,一堂課下來,幾乎不用老師多講,學生都能掌握得很好,而且他們都發現了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并能自己推導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了。
“練習導入法”與當前很流行的“先學后教”的教育理念也是很契合的,讓學生先練習,在練習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或是對新知識產生初步的認識,也為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明確了方向。
然而“練習”也是很有講究的。練什么,怎樣練,何時練?美國著名數學教育家G.波利亞指出:“一個專心的認真備課的教師,能拿出一個有意義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掘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道題,就好象通過一道門戶,把學生引入一個完整的理論領域。”可見,“導”是輔助,“入”才是根本,如何讓練習真正對學生有幫助,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精心選編,設計好題目才是最關鍵的。
二、“練習”的設計策略
導入的練習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有筆答題、口答題,也可以有動手操作練習題,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編寫將會對新知識的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課前練習題的編寫設計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設計趣味性的練習。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要素,所以練習要別致新穎,帶有趣味性。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盡可能地選擇生動活潑的習題進行導入,讓學生感到數學魅力無窮。
如果一堂課一開始就能讓每一個學生的 “思維”飛起來,讓他們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設計遷移性的練習。
在講授新課之前,結合所教學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設計一些針對性強的遷移性練習,為學生學好新知識作好知識的鋪墊,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也可以鞏固舊知。
3、設計啟發性的練習。
初中數學知識本身是具有連貫性、邏輯性和系統性的,新舊知識之間是有緊密聯系的。而初中數學課堂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可以由一個簡單的、知識點又很全面的習題切入,引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樹立信心,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4、設計挑戰性的練習。
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對數學學習內容提出了一條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事實上學生也喜歡有挑戰性的題目,因為過于容易的題目讓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所以我們在新課引入時可以設計一些有難度的題讓學生去嘗試探索。
積極、深刻地思考是學生思維活動發生的前提。具有挑戰性的練習是誘發學生積極、深刻思考的重要載體。通過填表,學生會觀察到根與系數之間存在的關系,從而順理成章,引入新課。
結束語:
練習導入法”只是諸多課堂教學導入法中的一種。所謂“導入有法,導無定法”,課堂導入的形式和技巧都具有多樣性,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導入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具有多樣性。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選用,精心設計。平時在教學實踐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取恰當的方法,有時幾種方法的融合會使教學更加自然、和諧,更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只有掌握好導課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導課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導課的作用。但新課的導入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環節,不能忽略課堂教學藝術整體,不能一葉障目。
參考文獻:
[1]柏慶峰. 鞏固新知 拓展思維——談初中數學課堂有效練習設計[J]. 華夏教師,2016,(03):58.
[2]孫曉玲. 淺談高效課堂模式下初中數學課堂小練習的有效性[J]. 新絲路(下旬),2015,(06):89-90.